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点击次数:5.55万

媒体近日报道,台球“神童”丁俊晖的小学班主任接受采访时说,丁俊晖成名后,学校的其他学生也想学他去打台球,这位班主任对那些孩子说:“你们应该学习丁俊晖那种拼搏、刻苦的精神,而不是像他那样退学去打球。” 

应当承认,丁俊晖走出了一条异于常人的成功之路。其父在儿子小学尚未毕业时便让他退学打台球,甚至不惜变卖房产供儿子练球,这种“赌注式的努力”终于使丁俊晖走上了斯诺克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丁俊晖的成功,在众多孩子及其父母心中掀起了波澜:原来,不一定非要通过读书这条途径也可以“名利双收”!然而家长们应当看到,打台球者众多,但有多少人能像丁俊晖一样功成名就?据媒体报道,许多国内顶级球手的月薪仅3000元,大量的草根选手充斥在金字塔的底层。因此,“丁俊晖模式”仅是个案,并非人人都能效仿的“万能教育法”。正如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所说:“一个模式成功了,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能学。我想劝告大家,不要盲目学一个模式,要学就学好的东西。” 

丁俊晖的个案不值得简单模仿,但丁俊晖成功的现象值得深思。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的成功标准必然是多元的,因此,孩子的成才路径也可以是多样的,父母们不必把分数当作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也不必把读书当作孩子唯一的成才之路。“丁俊晖现象”的意义在于,丁氏父子用他们的行动,叫板了 “考好成绩、上好大学”的应试之路,走出了一条因材施教的成功之路。 

那么,应该怎样为孩子选择成才道路呢?关注媒体就会发现,有不少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是“另类”的教育模式:上海、河北等地的一些父母,不把孩子送到国办小学,而是送进“当代私塾”,教孩子背诵古文经典;长沙一校长让儿女退学在家自学;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魔鬼训练”,逼孩子整天练琴,甚至辞职相陪。他们的选择是对是错,笔者不妄加评判,但有一条准则父母们应牢记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他的道路,蠢材就是选择了最不适合他的道路。丁俊晖的小学班主任也说:“我觉得丁俊晖给了家长这么一个启示: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条合适的路。” 

丁俊晖父母的高明之处在于:看准了儿子的天赋和兴趣所在,及时为他创造条件,并锲而不舍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长发现了并尊重孩子的真正兴趣之所在,再给予呵护和培育呢?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强迫孩子沿着他们预先设定的方向前进,最后造成“有心栽花花不开”。 

对于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父母,笔者想把教育专家马建强先生的一句话送给他们:“为孩子设计未来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人生应适得其所、丰富多彩、自主快乐、利己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