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40多年的沈阳交警李栓良,最近因阻止几名高中生闯红灯,被其当街殴打致眉骨骨折。
令人遗憾的是,在此事的调查中,有当事高中生的家长坚持称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不会动手打人。还有一位家长塞给李栓良1000块钱,求他“别难为孩子”。更有家长来到医院慰问李栓良时,一再让他为自己的孩子“说说情”。
“好孩子”们先是违法闯了红灯,后又动手打伤了警察。人们不禁要问,做出如此之举的孩子,怎么能称之为“好”?现在的家庭教育缺失了什么?
民警纠正闯红灯 当街遭到殴打
今年57岁的李栓良,是沈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皇姑大队泰山岗助理调研员、一级警督,于1997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8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李栓良一如往常地在沈阳市泰山路交通岗指挥交通。当看到五个小伙子由东向西闯红灯时,他拿起了扩音器,试图通过喊话阻止他们。
可是,五个小伙子不但不为自己的举止感到羞愧改正错误,还走向老李,对他进行质问,并动起了拳脚,年近6旬的李栓良被打倒在地。
经公安机关调查,一名学生与此事无关。学生洪某、王某是否有责任需要进一步调查。打人学生张某、杨某因妨碍公务和轻伤害被刑事拘留。
令人深思的是,家境并不富裕的李栓良,自1996年开始对贫困生进行资助,10年来已捐资5万多元,资助了50多名贫困学生。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自己为培养国家有用之才节衣缩食的时候,却因正常执法被学生打伤。
家长的“好孩子”社会的“心头病”
据了解,当事5个男孩都是沈阳市一家培训学校的学生。这所学校的赵校长表示,这几个学生都是高考复读生。打交警一事之前,就有其中一名学生不服学校管理,“我还和他家长谈了话。”
按理说,孩子打了警察触犯了法律法规不是儿戏,家长本该配合警方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可据了解,此事件中,当事学生家长的处理方式出人意料。
一位家长在派出所里要求看监控录像,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不可能动手打人。另一位家长的举动更让人难以理解,他塞给李栓良1000元,并说“别难为孩子”。
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在谴责几名当事学生的同时,也对此事暴露出的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
黑龙江省国安律师事务所主任周长喜说,分析造成此事的原因,不能单纯停留在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的层面。应该说,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加深,青少年对法律常识的知晓程度大有提高。
周长喜说:“明知故犯,这是最让人担心的。一些十几岁的孩子,从小被家长宠爱纵容,在家唯我独尊,出了门天不怕地不怕,无所顾忌。等到酿成事端的时候,为时已晚。那些无可挽救的孩子,不仅个人前途尽失,而且成为社会的负担和祸害。”
育人系统工程 家庭不可缺位
记者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的一些学校走访时,最常听到教师们感慨的就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老师们说,家长的溺爱,特别是教育观念的偏差,部分或全部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让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
哈尔滨市一所知名初中的政教主任阎老师说,很多老师费尽心思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阎老师无奈地说,眼下,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不能使用任何惩戒手段,用语言批评教育还要仔细考虑话是否说得过重,怕引起家长不满招致负面影响,结果是学生无所顾忌一犯再犯,对老师越来越不尊重,小小年纪的学生动不动就打骂老师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让老师们“想管又不敢管”。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于伟等教育专家指出,高中生打交警虽是个案,但家长的做法却反映出目前家庭道德、法制教育缺失的普遍性问题。
于伟认为,现代社会中,家长应该在做人、做事方面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而目前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孩子犯了错还百般袒护,这反映出当前一些家长自身道德、法律素质不高的现实。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抱着“家庭教育就是配合老师抓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想法,忽略了孩子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导致一些孩子在学习上压力过大,一旦有突破口,就释放出来。
辽宁省社科院社会学家张思宁提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法制观念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样,是需要点滴积累的系统工程,孩子每天不仅要在家庭中生活,学校里学习,还要参与社会活动。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