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西点现象”的挑战:不打孩子怎么办? 点击次数:7.05万

“西点现象”的挑战:不打孩子怎么办? 

在普遍支持禁止体罚的社会舆论下,我们知道了不应当做什么,但我们不太明确应当做什么。 

公然使用体罚(包括鞭打)手段来训练孩子,这是“杭州西点男孩训练中心”的大胆创新,但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和激烈的批评,最近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被称为“西点现象”。如果抛开体罚是否涉嫌违反保护青少年的相关法律问题不谈,这场争论的确包含着值得探究的问题。 

是的,我们很容易从“文明”的道德制高点来指控“西点”的“训练创新”:“棍棒之下出孝子”是陈旧甚至野蛮的传统,它与倡导自由、尊重、宽容和理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完全背道而驰。而且,我们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予以批判:有许多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体罚会造成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创伤,可能导致成年之后的反社会人格。普通大众可能不太深究那些学术研究的有效性及其限度,但至少对一些好莱坞电影的人物印象至深:因为童年遭遇到体罚虐待,后来变成了嗜血成性的罪犯。 

正是在新的文明标准、科学观念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下,社会舆论对体罚孩子的问题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普遍地受到过父母和教师不同程度的体罚,且被当时的社会舆论视为正当。而在20年以后,体罚作为教育手段已经逐渐被淘汰,并失去了社会舆论的支持。这是值得肯定的走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但是,当下青少年的人格成长也面临着新的危机。在1980年代之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群体当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自我中心人格倾向,许多青少年的义务与责任意识极为淡漠。目前城市青年中的“啃老族”就是其征兆之一。他们将父母与社会的给予视作天经地义,却很少考虑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有社会学家观察到当代青年中的所谓“长不大”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