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教孩子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  点击次数:8.78万

案例

一位妈妈焦急地说,前几天,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后,发现他的小书包里装着一只玩具熊,是他背着老师偷偷从幼儿园里拿回来的。问他为什么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回答说喜欢小熊,想让小熊和自己一起回家。

第二天,我把小熊交给老师,并向老师说明了情况。没想到,下午接孩子回来后,孩子哭个不停,说老师说他是个小偷,小朋友们也叫他小偷,这让孩子很受伤。孩子的这种行为能算偷吗?作为父母,如何让孩子知道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呢?

“小偷”这个帽子不能随便扣

专家表示:首先要对案例中的幼儿园老师的作法表示遗憾。她不分清红皂白就给孩子扣上一项“小偷”的帽子,这种作法所带来的伤害比孩子本身拿玩具回家要严重的多。这种践踏人格的指责,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对他今后性格的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

作为父母或老师,当你第一次发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后再下结论。有的孩子有时会把误认为是自己的东西拿回家,比如一块有图案的手绢,玩具或书等。如果是这样,父母应该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让他看,让孩子明白他拿的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然后告诉他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应向别人道歉还给别人。

如果孩子是由于喜欢,好奇心等原因拿了别人的东西,像前面提到的小朋友把幼儿园的小熊拿回家,仅仅是因为喜欢它,想让他和自己、一起玩,这时,父母和老师应该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能随便拿集体和别人的东西,想要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别人允许才可以。但绝对不能使用“偷”这个字眼。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由于无知,根本就不懂得“偷”的概念而造成的,这和“偷盗”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前面提到的那位幼儿园老师能先对孩子主动把小熊送回来进行表扬,而后指出孩子不经允许把小熊拿回家的错误,恐怕孩子会容易接受些,收到的效果也会好得多。

有时,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力不强,懂得拿别人的东西不对,也不光彩,但看到别人的东西好玩,又控制不住自己。这种情况下,老师和父母就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警惕孩子发展成为“偷”。

告诉宝宝喜欢和拥有是两码事

专家表示:4、5岁的宝宝还没有完全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因此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要他们自己喜欢就够了,喜欢就可以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