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任一个新班不久,发现李彤(化名)常在课任教师板书的间隙与同学说话。老师们反映:这个同学脑瓜子不笨,学习新内容时老师一点拨就会,记忆力也很强,但有一个缺点,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课堂上说话。为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
一个星期四的早饭后,办公室通知上午第四节临时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我看教育李彤的机会来了。那天上午第一节课前,我到教室对李彤说:“今天上午第四节我们要学习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不巧的是我得开会,你代老师为同学们上一堂课吧?这是教参和我的教案,你可以先熟悉一下”。李彤笑着说:“老师,我能行吗?”我说:“怎么不行?你一定能行!”
下午,我问李彤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和课堂秩序情况,她说:“内容学完了,可有的学生太不听话了,我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嘀咕,还有的学生串位,真把我气蒙了!”我说:“面对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她说:“我让他们站起来,还说了几句难听的话。”我说:“你给我提供几个调皮学生的名单,下一节课让他们讲。”说完这话,我看到李彤的脸红了,她结结巴巴地说:“老师,让我再想想谁在课堂上最爱说话吧?”
此后,李彤一反常态,克服了在课堂上乱说话的毛病。
给学生人身处在不同位置的机会,学生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当学生上课说话扰乱课堂秩序、违犯班级纪律时,让他(或她)从“老师”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的错误,有时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