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如何正确教育有过失行为的孩子 点击次数:3.09万

热点提示 

4月5日,本报刊发《一中学生喝下农药欲轻生》一文,报道了某中学生因偷拿自家钱被父母责打后喝农药轻生一事。文章见报后,不少家长打来电话,就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该如何正确教育有过失行为的孩子?近日,记者邀请了市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温勇,威海市第七中学教师刘杨、塔山中学教师林海英,学生家长刘女士、李女士,就这一话题展开了面对面的讨论。 

家长:为孩子纠错成为难题 

记者:家长们在发现孩子犯错以后,一般都采取什么教育手段? 

李女士:前不久,我意外发现儿子偷偷拿了我200元钱,感到非常震惊。他才13岁,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当时我真想打他一顿出出气,可又怕伤了他的自尊,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不知如何是好。 

刘女士:我儿子今年12岁,几个月前,他爸爸发现他从家中的抽屉里拿了50元钱,说了他几句后,孩子情绪很低落,好几天不与我和他爸爸说话。这让我们做家长的不知如何是好。孩子在成长中犯点错是难免的,可现在的孩子很敏感,如何正确教育他们,真成了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宽容对待孩子的过失 

记者: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出格行为?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呢? 

林海英:我建议家长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年龄较小的孩子,是非界限还很模糊,不少孩子存在这样的心理:虽然没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但毕竟花的是自己家里的钱。另外,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有的孩子认为大人可以自主去做的事情,他们也可以去做。 

刘杨: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偷偷拿家中钱后,常会认为是孩子的品德出现了问题。事实上,有些孩子可能是出于好的动机,如帮助困难学生,买学习书籍用品等;也有些孩子,只是为了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因此,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了孩子的真正动机。 

温勇: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生活起居关心得无微不至,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和班级排名看得很重,却对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并不了解。因此,家长朋友应细心发现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从而把教育孩子的盲点变成亮点。 

家校联手共同引导 

记者:一旦孩子发生了出格行为,学校和家长应如何纠正? 

刘杨: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冲动,甚至会有“反叛”心理,故意与家长老师作对,因此经常会做出一些出格行为。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批评、责打,往往会引起孩子们的抗拒情绪。因此,与孩子的沟通非常重要。作为班主任,我特意向学生们公开了我的QQ号码,学生有烦恼、困惑可以在不暴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向我倾诉,这样的效果很不错。总之,开导教育肯定胜过“棍棒教育”。 

林海英:当发现孩子有过失行为时,我们首先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家长要有孩子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此外,让孩子从不碰钱的做法并不可取。理财教育与孩子上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一样重要。每年春节过后,我们学校都组织学生们对如何花自己的压岁钱、如何勤俭节约进行讨论,从而引导、培养孩子形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温勇: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可行,但不应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但过多地批评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使孩子对自身形成否定性的评价。因此,我们应把握好对孩子鼓励和批评的尺度。同时,学校与家长还应对孩子渗透生命教育,让孩子明白,生命只有一次,必须加倍珍惜,并要联手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及早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