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包括中学生在内使用它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手机短信,省去了直接对话的尴尬和通话成本,且不必立即回复。因而,用手机短信成为他们的主要交流手段,腼腆内向的女孩更常常是“短信一族”。有心理学家则指出,久而久之,她们较易染上一种具依赖性、回避性的“短信性格”。
日前,市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的甘露春医生告诉记者,这部分青少年选择通过短信这一方式来与他人沟通,而不依靠一般常用的电话交谈或面对面交流,有的是早恋怕羞缘故,有的是追求心理安全的缘故。她们对这种交流方式情有独钟,是出于避免面对面交谈不稳定因素较多的考虑,在稍显“自我封闭”的环境里,避免成人世界所要求的交谈技巧及适应能力。特别是面对选择性问题时,回复短信的过程中让她们有了充分思考的空间及时间,以策周全。
然而,短信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她们的行为乃至个性。最近,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一批研究人员经过对1000名使用手机短信服务的人调查后发现,所有被调查者中越是频繁收发短信的,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忧虑感和内向型个性就越强烈。类似这种内心的孤寂与空虚,被专家称为“短信性格”。甘医生表示,过于频繁发短信,不利于青少年提升自己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甚至会让性格走向自闭。
医生建议,广大家长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类似倾向,应注意加以引导调整,多带她们接触亲朋好友,建议参加运动或兴趣活动,避免进一步内向、自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