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谁想让自己14岁的孩子习惯于帮忙做家务,父母必须在他2岁的时候就慢慢渗透这种习惯。
曾经听到过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抱怨,自己每天从早上就开始忙活孩子的事:叫醒孩子前,要为他接好刷牙用的水,牙膏还要挤到牙刷上;早饭端上桌;在孩子吃早饭时,赶紧去叠他的被子……想一想,这样的生活是否会是你和我的未来?
不要以为孩子们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做,更不要以为,他们什么都愿意做。如果你没有从小培养他做一些“家务”事的习惯,就别指望着他长大了能主动帮你做什么。当然,我们也不是让父母把孩子培养成“劳动能手”,只不过,总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他们可以,而且应该分担的。
合理的做家务的年龄是大约在孩子2岁多的时候,开始帮忙把饭碗拿到厨房;3岁的时候试着倒垃圾;4岁时可以扫一扫地……
然而这仅仅是理想状况!做家务对孩子来说往往不过是一种新游戏,所以要很新鲜有趣才行。很多小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会非常兴奋地帮忙整理玩具,帮妈妈摆餐桌、扫地、倒垃圾,但一旦他们发现这些家务在重复,很无聊,他们就会躲得远远的,对你的要求充耳不闻,完全不考虑自己作为家庭成员还有什么“义务”(我才不管呢!)
其实,除了家务事不象孩子的其他游戏那样有趣之外,造成孩子们排斥做家务的原因往往来自父母本身:
强制的责任让孩子变得逆反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做一些事情,最好用夸奖、认同、支持和鼓励等情绪来代替“责任”这类有压力的词,如果我们总是使用家长权威,孩子可能在长期的强制下会变得拒绝甚至逆反。
孩子的成绩遭到轻视或者否定
我们在要求孩子帮忙做家务的时候,总免不了担心孩子会帮倒忙。这种担心无意识地通过我们的语气和态度以及不耐心透露出来,让孩子觉得他们的帮助是不重要的、附加的。比如,孩子动作慢一点,我们就会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尤其是当我们着急的时候,总是说:“算了,让我来吧,这个你做不了!”甚至我们在帮孩子们整理他们乱七八糟的玩具时,也会在他们面前展示出:你看我比你快多了。
在孩子们的眼中,似乎没有多少长期帮忙做家务的理由,因为成年人做得更快,而且更好:摆餐桌、洗碗、打扫,还有倒垃圾,所有这些活儿成年人都会轻而易举地完成,好像让孩子帮忙只是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似的。而孩子们都是敏感的,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够非常清楚地感觉到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是否真的被需要。如果他们看不到自己被需要或者被肯定,自然也就丧失了对这件事的兴趣。
为什么过去年代的孩子很小就能承担大量的家务?因为父母让他们感到自己很重要,爸爸妈妈需要他们的帮助,没有他们根本不行。所以一个5岁的孩子会照顾2岁的小弟弟,帮妈妈扫地,帮助妈妈拧衣服,没有一句怨言。虽然这么多的家务会让一个孩子感到疲惫,但是这也会给他建立一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