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的孩子打打闹闹本是在所难免,然而,由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首次完成的对2~ 5岁幼儿气质、行为评估调查显示:20.8%的孩子具有攻击性,有暴力倾向。如何对越来越多的小霸王进行约束,如何引导这部分孩子远离暴力倾向。
幼儿暴力倾向挺吓人
12日,记者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处见到了张女士和她的女儿乐乐(化名)。乐乐今年5岁,在哈市的一家幼儿园上中班。一个多月前,乐乐在幼儿园被同学小小(化名)抓破了脸,至今未痊愈。张女士告诉记者,那天幼儿园孩子们叠手帕,小小去抢乐乐的手帕,乐乐不给,小小就抓了乐乐的脸。当她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赶到幼儿园时,看到女儿脸上多处被挠伤。随后,幼儿园的老师和她一起将乐乐送往医院。经诊断,乐乐的左右面部和额头有七处皮肤伤,其中两处已伤到真皮层。在随后进行的复诊中,医生诊断:“面部外伤后色素沉着”,并表示其中两处伤及真皮层的疤痕,可能无法消除。
如果说乐乐是幼儿暴力攻击的受害者,那么4岁的壮壮(化名)则是幼儿园里惹不起的小霸王。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因咬伤小伙伴而陪着对方看病的壮壮和他的父母。壮壮看起来非常乖巧,不爱说话,但他的父母告诉记者,如果有人敢抢壮壮喜欢的东西,他二话不说,扑上去就咬。现在虽然他入园才1年多,可父母因为常常要陪儿子给弄伤的小朋友看病,已经成了医院的常客。仅赔偿的医疗费和送礼物探望,家长已花了2000多元。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口外科主任田素宝告诉记者,2~5岁的幼儿打闹出现的外伤主要有抓伤和咬伤两种,有人认为小孩相互厮打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如果伤到了真皮层,小孩一样会留下永久疤痕,乐乐所受的伤就属于此种情况。每个月他们医院都会收治几起因幼儿暴力受伤的病例,作为医生,他们对那些往死咬、狠劲儿挠的幼儿暴力倾向深表忧虑。
调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