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的家长习惯陪孩子上科学馆、博物馆、游戏馆,却罕有人愿意花时间带孩子好好欣赏画廊、美术馆、音乐厅的作品,这反应了爸爸、妈妈们缺乏艺术欣赏的兴趣与能力,同时也不重视幼儿的美感教育,虽然很多家长流行把孩子送去学画、学音乐,但却只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验收孩子的成果,并未实际的参与,和幼儿一同成长,因此,孩子所有的美感教育成为一门死的学问,在生活中完全派不上用场,以致于长大成人之后,缺乏审美的眼光与自然散发的优雅气质。你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就拥有美感吗?具有立足国际舞台的水准吗?那可要从生活教育着手哦!
认识幼儿美感 【观念篇】
何谓“美”与“美感”?
美到底是什么?有人觉得未经开发的的山野风景比较美,有的人却认为人工雕砌的楼台华厦才是美;宁静、淡远是一种美,活力、鲜明是另一种美;古典音乐很美,摇滚、重金属乐也美……,即使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拥护者,“美”其实是相当主观的感觉,我们对美的欣赏与表现,是一种自我看外在世界时所产生的协调程度,这种协调会让人感觉到舒服。
“美”所涵盖的范围并不只限于视觉,透过听、嗅、味、触等其它感官,所得到的协调体验,都可以感受到“美”。色彩、造型所呈现的是视觉之美;音韵、曲调所表现的是听觉之美;酸甜苦辣所传达的是味觉之美;气味、芬芳所传达的是嗅觉之美;冷热、软硬所传递的是触觉之美,这些的经验会促使我们在生活及各领域追求极致,而美感教育就是培养个人欣赏外在世界的种种,让自己与外界间达到调和,它是一种直接而立即的经验,注重的是直觉和灵感,而非推理和逻辑,有时候教育上的一些经验,很难用语言、逻辑、推理解释清楚,必须借着美感教育,让孩子亲自去欣赏、揣摩,才能领会,所以从游戏活动到音乐、图画、语文、历史、自然等课程,都存在“美”,即使数学、物理或化学课程,也无不与美感有关。
幼儿的美感知觉发展
每个人与生俱来便有“美感”,不管它是以哪一种形式存在,都能令当事人心中产生一种感动,但是成人所认知的“美”,却因为受到个人学习经验、环境影响与社会价值,而与幼儿有所不同。哈佛知名的心理学家加纳研究显示,人的美感知觉发展可分为数个阶段:
1. 知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