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海的许多小学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前都办过学前班、开过家长会,但是,新生依然会反映出不少适应性问题,有专家作过统计,约30%以上的新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等行为发生。
小幼差异:6大差异导致角色转换断层
■教育内容不同
幼儿园所学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小学教育内容绝大多数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
■教育方法不同
幼儿园教师较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现象,引导孩子自己去归纳。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先教一些规律性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
■作息时间不同 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中午可以午睡,每天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要有3-4小时集体教学时间,且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
■学习要求不同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场所,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每天要根据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每天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
■照顾程度不同 幼儿园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在小学,课间休息往往无教师在教室内,孩子一旦有了困难,只有自己解决。
■日常活动量不同 幼儿园强调一日活动的相互交替,动静结合、强弱得当,适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小学只有在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课间休息等时间段上才动起来,时间一长,孩子会坐不住。
建议家长:正确家教缩短不适应期
目前,如何让孩子适应新环境,实现角色顺利转换值得家长关心。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每个孩子的情况有所差异,在此提供以下建议。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这种沟通交流是家校之间的,也是亲子之间的。一方面,家长要主动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交往情况。家长要学会倾听,避免用否定的语言对孩子的思想或行为作出结论性的评价。
●给孩子保留一定的独立空间如果你想保护你的孩子,使他不受到伤害,你就必须给他一定的自由度,让他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
●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当孩子在学习、游戏、交往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能泼冷水,而应该多支持、多鼓励。
●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做作业时,可以15至20分钟为一个学习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只能专心做功课。对于做作业特别慢的学生,每次作业应该有时间规定,并有检查奖励措施。
●让孩子明白学习的艰苦性家长要向孩子讲明白,每个人都是要学习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有吃苦的准备。但同时告诉他们,学习中也有很多乐趣,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
●懂得人际交往的礼仪家长要就人际交往问题与孩子进行沟通,并作出表率,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指导孩子。
●注意良好个性品德的塑造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应激反应能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个性缺陷,家长应当予以重视。
●不随意议论学校和老师学校和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这种“权威”给孩子教育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家长应该很好地利用好这一“权威”优势,不能不负责任地在孩子面前随意贬低学校和老师。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与学校和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达到理解和统一。
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
一年级新生要学习的事情很多,先从养成良好习惯开始。
1、行为习惯:上下楼梯靠右走;学会倾听、不乱插嘴;上课发言要举手;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学习习惯: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能做到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学会自己检查作业;保持书、簿本的平整与整洁;有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学会吃鱼吃虾;学会自己上厕所;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穿(脱)衣、裤、鞋;保持班级和学校的环境整洁。
4、劳动习惯:每天带齐学习用品;学会自己保管和整理物品;帮助父母做小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