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灵的构建:孩子开始有多个敏感点,这些点是相对独立,并以各自为中心吸收外界信息,并取得经验,逐渐的这些敏感点各自趋于成熟,并逐渐联系起来,最
终构建一个完整的心灵。
这个过程要孩子自己完成,成人只能提供环境。孩子自己才是心灵大厦的建筑师,成人只能提供建筑材料。
这里,有一个问题要特别注意:心灵的构建过程只有一次,一旦形成之后,有些核心部分在成人之后就很难改变了,并形成成人的适应障碍。仿佛盖房子,主体部
分的材料在房子建好就无法替换。因此,在孩子心灵构建的过程中,成人要通过改善环境,来提供给儿童最好的心灵构建的材料。
2. 纠错:注意纠正孩子行为中的错误。给孩子自由和独立,并不等于放任。可以放手、尊重孩子所有的合理活动,但一定要及时纠正错误。教育的关键就是想办法
让孩子避免错误,并使孩子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改正错误,走向正轨。
3. 注意力(专注力):注意力是通往精神健康之门,也是精神健康的基础。感觉练习就是为了培养注意力。注意力是智力的源泉,也是品格道德的源泉。而注意力
又和独立、自由、爱、尊重、兴趣、环境等等相关,没有这些因素,注意力难以形成。
天才就是有超常的注意力,和区别差异的能力(见后面的智力部分)。
4. 意志:影响才能的发挥的因素中,持续起作用的是意志。意识是通过行动来体现的,没有行动就没有意志。而意志又是冲动和抑制两个因素平衡、合理的结
果。 意识是通过孩子不断地自己做决定并采取行动而得到锻炼的。判断、决定、行动,周而复始,逐步完善并强壮意志。
5. 智力:智力的发展以自由为前提,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行动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 对“差异”的感知和识别是智力活动的开始。收集材料并加以区别是形成智
力的初步过程。 同时,智力和“快”紧密相关的,必须快速的进行智力活动。 对材料的快速区别,并对熟悉的工作进行有组织的,调理分明、层次清晰的再安排,这
就是智力活动,最终,儿童通过逻辑思维和辨别能力,区分和抽象出事物及特征,并基于现实的基础进行再创造,完成整个智力活动。
区分-->判断-->抽象-->决定-->行动-->创造。 最后,高级的智力活动可以愉悦身心,形成完美的人格。
6.想像力:想像力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没有科学和现实基础的幻想是有害的。使孩子陷入轻信的误区,并延长幼稚期,有损身心成长。
最后,重要的三原则:
1. 尊重儿童进行中的活动,不干扰其注意力,观察其目的。
2. 尊重儿童的意愿,培养独立和责任。
3. 慎重与儿童相处,做伙伴,避免自认权威、以成人价值观为标准。
孩子精神健康的几个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并都以自由、人权(既然生而平等,为什么孩子的人权总不受尊重?)、独立、适合的环境为基础。这样,
蒙氏的整个思想体系应该在我们的脑中已经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