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以后的路必须由他自己走下去,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大班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的能力,作为老师,应把握孩子的特点,努力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使幼儿“学会生活”。在以往,保育员会害怕孩子们做事慢,做事马虎,常包办本应孩子自己完成的事,剥夺了孩子们自我服务的机会。新《纲要》明确要求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今年,我担任了大一班的班主任,为了让孩子多一点尝试自理、自立,班上三位老师都承担了不同的教学任务,于是我与班上两位老师达成共识: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在老师本身不具有较强的教育意识的客观因素下,我们与孩子们共同商量让孩子们如何承担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一,安排值日生。我们把孩子们必须独立完成的事情分成多类:收挂毛巾;收拾及摆放杯子;擦桌子;摆放餐具等等。每天七个孩子参与劳动,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任务,每天由孩子们评价监督,完成得好的可获得一颗“小星星”作为奖励。第二,评选小能手。每月由孩子推选出7位幼儿担任小能手,并把小能手的照片张贴出来,使幼儿们为评为小能手而感到光荣。第三,确定全班劳动日。全班孩子分工合作完成各个地方的清洁卫生,并进行评比。
经过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有了提高也感到非常高兴。家长对老师的工作给了较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