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从李双江之子案件解读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关系 点击次数:1.52万

【点评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
【观点】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让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要有责任感。

 

 

让孩子认识规则、了解规则并按规则行事,是对孩子的重要保护。
李双江夫妇教育孩子固然有重大失误,但孩子犯罪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这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让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要有责任感。
之前李XX因为殴打他人构成寻衅滋事是典型的没有规则意识的行为。
儿童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规则行为习惯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往往被看作孩子规则的来源。
孩子大约从两周岁开始就需要一定的规则指导,要他们以现实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时候,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渐给孩子立规矩,了解社会规则、道德原则、风俗习惯以及行为规范。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把小孩子分别放在设有篱笆和未设篱笆的游乐场游戏,结果发现,他们在未设篱笆的游乐场会比较没有安全感,活动的场地范围比较小,大都挤在游乐场中央;而有了篱笆的保护时,孩子们游戏的范围要大很多,一直会延伸至篱笆的边缘。
让孩子认识规则、了解规则并按规则行事,有时候看起来像是一种限制,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重要的保护。那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往往都是一些规则意识没有建立起来的孩子,当他们的个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不是调整自己,而是以身试法,最后才会锒铛入狱。
李双江夫妇教子失败是败在导向,孩子虽然长得个子高大也有些特长,社会化水平却存在严重缺陷。判断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化,即看其是否熟悉、认同并且适应社会规范。比如,遵纪守法绝不伤害别人,这是最起码的人生底线,也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无视规则恣意妄为等于玩火。屡犯错误而不受惩戒就可能没有人生底线。
一个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才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为这个社会所接纳,才有施展抱负的空间,才有成功的可能。
另外,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角度来看,所有未成年人都应该受到优先保护和特殊保护,对犯罪嫌疑人也不例外。14岁以上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受到法律的相应惩罚,但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权利依然要受到保护,比如,媒体不可以刊登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图片等等。过度情绪化的社会对未成年人是一个极大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