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居住的十多年中,记者常常会对日常生活的现象作一番文化上的“比较思考”,尤其对孩子受教育的成长过程更为关注。根据记者的亲身感受,美国学校在培养学生口才方面是很下功夫的。
模拟法庭展口才
一天,就读高中的女儿兴冲冲地告诉记者,在学校最近一次的模拟法庭比赛中,她们的团队赢得了胜利。在“庭审”过程中,女儿扮演的角色是控方的“专家证人”。得知她们赢得了“官司”,作为家长,我甚是高兴。
女儿出生在国内,自幼是个不善言谈的孩子。进入美国念中学后,她对法律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于是在学校选修了“模拟法庭”(Mock Trial)课程,并报名参加了相关的课外小组活动。女儿常同我们谈起她的“模拟法庭”老师如何循循善诱,鼓励她在课堂中大胆表述。我们都知道演讲不是女儿的强项,但是,学校老师能不断鼓励和培养她公共演讲的能力,而女儿也渐渐获得了自信和乐趣,这让我们对美国学校重视挖掘孩子潜能有了更深地了解。
课堂内外“双管齐下”
在美国,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贯穿了整个中小学教育。老师们通常会安排比较内向的孩子同相对健谈的同学坐同桌,从气氛上帮助不善言谈的孩子参与课堂讨论。一般来说,美国老师在培养学生口才方面有两点值得称道:一是总是以表扬和肯定为主,不轻易表达否定意见。学生在发言时,老师注意倾听,并以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鼓励和肯定学生。二是,常常提出一些有争议性和启发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述意见的兴趣,除此之外,不少公立高中还开设辩论课作为选修课程。
在课堂以外,学校安排的锻炼口才的活动也很多,除了上述的“模拟法庭”外,还有“模拟联合国”、“学生会竞选活动”等。其中,马里兰州的“模拟联合国年会”由著名的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