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家教,从传统走向现代--"传统家教"与"现代家教"之比较 点击次数:2.46万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三条基本途径,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可以调换,社会环境也可以选择,但父母却是子女的终身老师,是无法选择与调换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但要关心子女的衣食住行,更要教他们如何做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此外家教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既不象学校教育那样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也不象社会教育那样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而是通过家庭环境对子女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其中主要是通过家庭氛围来发生作用。这种家庭氛围包括家长的语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家教方法等等。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家庭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已不再是一家一户的私事,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这项伟大的事业,因为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也是每一个家长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①。正因为如此,国家乃至每一个家庭都十分重视家教工作。从目前来看,存在两种不同的家教方法,这两种不同的家教方法,在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正逐步走向新的融合。研究两种家教的不同特点,并使之相互借鉴,对我们开展好家教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家教特点分析

我国是一个富于家教传统的国家,家教传统源远流长。在古代社会里,由于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人们接受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机会不多,所以,家庭教育就成为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一些实用知识、技能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家教来完成的。“家教渊源”是否深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才。分析传统家教的特点,不难发现:

(一)传统家教具有一种朴素的爱。这种爱的表现往往反映在“严”字上,即“严父出孝子”、“ 严师出高徒”。

中国古代皇家可谓等级森严,但一些帝王教子意识很强,都希望后代能继承自己的“千秋基业”。唐太宗李世民对儿子李治能“遇物则诲”,即遇到什么事都对儿子进行教育,儿子吃饭,李世民对他讲农民耕地的艰难,粮食来之不易;儿子乘船,李世民就对他讲,人民好比水,君王好比船,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除此之外,还有“岳母刺字”等众口皆碑的家教范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家教以成才、立业为主要内容,其中也包含了对子女的一种朴素的爱。

(二)在传统家教中注重的是社会交往中的礼仪和伦常,但同时也带来了森严的等级观念, 辈份隔阂。

长辈对子女看起来严之有过,有时还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这与传统的家教方法不无联系。就现实而言,在子女不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时,传统的家教方法对子女的成长起决定作用,但在子女形成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之后,不可避免地存在“背叛行为”,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较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希望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在家庭中寻求一种“发言权”,他们不再对父母的训教听之任之,而是有选择地服从,这样,“代沟”便出现了,之所以形成“代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家教方法不当造成的。在子女已经形成了独立思维能力之后,如果父母的家教方法仍然停留在对子女的儿时状态,不知子女对家长的训教开始产生了问号,家长也觉得以前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孩子现在“不听话”了。家长在这时如果一味采取偏激的做法,一方面子女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方面还会对家长产生憎恨心理,以致以后不会再接受家长的教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这时,家长对他们最大帮助就是引导。在此期间,由于子女的可塑性较大,对他们也不能放任自流,除了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外,还要密切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传统家教注重前辈的经验,并由这些经验派生出自己的家教方法。

传统家教由于受经验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子女个性的发展,也极易受世俗的影响。现在正值商品经济的大潮,一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让自己的子女弃学经商或务农,这样,原本应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过早地拿起了商品经济的“称杆”。这与家长的自身素质有直接的关系。从1995年底的统计资料上看,我国尚有一亿四千万文盲,这一亿多文盲大多分布在农村,试想,这一亿多文盲所组成的家庭又是进行怎样的家教呢?其结果只能是家长想怎样教就怎样教,无规范系统可言。

(四)传统家教注重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由此形成“简单粗暴型 ”的家教方法。

“简单粗暴型”的家教是封建体罚家教的延续,这类家长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人”,他们制服孩子的法宝就是“打”、“骂”二字,孩子在家不听话,在学校里学习不好,解决的办法就是打和骂。在一些家长看来,“打是亲,骂是爱”,但这种亲和爱难以让孩子真正接受,因为注重体罚,必然疏于说教。孩子犯了错误,不是心平气和地进行批评教育,指出错在哪里,如何改正,而是不分青红皂白,乒乓一顿“挨揍”,这种以力服人的结果是孩子口服心不服,难以收到举一反三、迷途知返的效果,弄不好还会造成逆反心理,出现孩子与家长“顶牛”的现象,一些孩子离家出走,就是对“简单粗暴型”家教的一种反抗。这不仅会造成家庭悲剧,还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促进了家教的发展。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家庭成员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家教也应该不断地更新。

二、现代家教特点分析

新旧观念的更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传统的家教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步发生演变,形成现代家教的雏形。从正在形成的现代家教雏形中分析,现代家教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代家教尊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更注重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思维交际比较广泛,特别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领域要人们去研究和探索,家长无疑也会融入这一历史大潮中,家长的行为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当今时代对个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代家教形成的重要原因。现代化建设需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子女进行的素质教育也正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现代家教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这一点在西方社会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一些大公司的垄断权往往是掌握在一些家族手中,而这些家族家教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寻求事业的接班人,前辈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商海中磨练成才并继承自己的产业。在我国,现代家教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它所包含的意义是广泛的,不象西方社会以发扬光大自己家族的产业为主要目的,但其共同点是:在引导中促进子女个性的发展。 

(二)现代家教注意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平等的环境中求得家教的成功。

长期以来,中国的旧家庭实行的是家长制,“父为子纲”的影响颇深,在一些家庭里,家长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违背家长的意愿,就是大逆不道。家长的话无论对与错,必须绝对服从。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属品,没有把孩子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进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悟性以及兴趣爱好。如果家长以自己的好恶要求孩子,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就会产生隔阂、对立情绪,导致家教的失败。与此不同的是,现代家教注重家庭中平等和谐气氛的创造,现代家教要求家长放下架子,慈爱之下又不失威严,在平心静气中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