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父母大约是世界上最关心孩子、最紧张孩子的父母了,而且,他们的这种紧张和关心的焦点有极强的阶段性:3岁以前关心身体,谈论的总是怎么喂养、怎么带孩子才能让他们长得白白胖胖、不得病,最好再启蒙智力什么的;3岁以后关心学习,孩子甫进幼儿园,刚坐上小板凳、面对小黑板,家长的目光便倏忽一下集中到了种种与“学习”有关的问题上面。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听课呢?”“老师讲的听不进去,不是吃亏了吗?”“这可怎么是好,这么小就注意力不集中,等上了学能学得好吗?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呢?”
不能全怪家长,老师也有责任。在不少老师的心目中,纪律重于个性,秩序压倒一切。孩子一分心,有时难免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同时也增大老师管理的难度,于是老师不去反思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不听讲、不专心,多是随手就扣上一顶现成的帽子:家长得小心了,你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帽子一扣,家长如临大敌,软硬兼施、苦口婆心,大有非把孩子说透说懂说服才肯罢休之势!结果呢?假的都能被说成真的!
如果真的是注意力不集中,是会影响到秩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可所有影响到秩序、影响到学习的孩子,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吗?
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有正常和病态之分。
病态的不集中需要药物和集体治疗,而绝非父母语重些、心长点就可以解决;常态的不集中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