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由于其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表现出积极、消极两方面,本文就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提出了相应对策。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产生于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文化形态,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它的繁荣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大众与艺术出现前所未有的贴近,大众消费文化如同消费商品一样轻松自然,生活于大众消费社会的青少年一代,在商品的包围之中,也必然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影响着青少年文化的变迁轨迹。
一、据统计1990年中国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59台,至1996年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就增至93台,即使在农村,电视的普及率也急剧上升,至1996年,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已达到88台。由此可见,我国信息传播环境已日趋开放,大众传播的媒介化,已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景观。人们面对文化也就是面对媒介,媒介作为一种文化的技术逻辑和力量,无情的塑造着大众的文化习性,人们通过媒介接受文化已成为社会教育的普遍方式。当代青少年所生活的媒体环境更利于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文化习性的塑造,如今都市中电视、电话普及,BP机、移动电话正迅速进入青少年的生活,报刊杂志中关注青少年兴趣爱好的种类越来越多,电脑及电子游戏则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调查显示,青少年一周内媒体的接触情况为:看电视7.161小时,听收音机4.116小时,读课外书3.613小时,读报纸2.505小时,读杂志2.458小时。可见,当代青少年整天处于媒体的包围之中,当然他们已对此习以为常并更习惯于对媒体的选择性接受。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生活于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时代精神更为崇尚世俗与自由。当代青少年很少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就是“文革”也只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朦胧的童年式的印痕,他们天生具有历史记忆的缺失,而改革开放后潮水般一涌而入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成为他们最直接的精神食粮,这种文化形态消解传统权威,对历史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起到了直接解构的作用。大众文化猛烈的冲击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目标的精英文化和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成为不断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承载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大众文化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成长。
二、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和加强民主化倾向的作用,这对于人性的重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同时,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大众文化消费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在大众文化的运作过程中,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文化消费过分追求趣味的通俗,从而滋生出人的浮浅俗气的娱乐需要,这有悖于人性的自觉提升。正由于大众文化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具有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