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六七年来,我市的文综高考平均成绩均居绍兴市第一。今年的文科综合在最后阶段如何备考?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市教体局教研室政治教研员陈仲明老师,历史教研员高姚娟老师和地理教研员徐洋林老师,听听他们的备考建议。
政治: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从前阶段的复习情况看,最后阶段,考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待于再巩固,审题能力有待于再培养,答题方法还有待于再完善。”陈仲明说,考生在双基知识方面的失分还是比较多,有的考生基础知识记不全,答题时丢三拉四;还有的题目要求考生寻找哲学依据,许多考生哲学依据是找到了,但不知如何表述。“有一句话说得好,‘答案就在课本中,答案就在材料中,答案就在设问中,答案就在时政中’。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对重大的时政材料也要有所了解,还要有过硬的审题和答题能力,注重答题方法。”陈仲明说。
“如果将学科知识喻为一棵参天大树的话,基础知识就是支撑大树的根,主干知识则是撑起茂密树冠的主干枝。”陈仲明建议考生,要将夯实基础与抓牢主干结合起来,基础知识就是高考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考点,主干知识则是考点中的重点。从近几年高考政治卷中可以看出,要将高考的考点尽数掌握,夯实基础;而对于考点中的重点,则更要做到成竹在胸,触类旁通。因为根深才能干壮,干壮才能叶茂,叶茂才能果大。
陈仲明建议,考生要将掌握知识与提升综合能力结合起来,要将教材知识与时政知识结合起来,要将加强训练与提高答题能力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好比“砖头”和“房子”的关系:有砖头可能建房子,无砖头肯定无法修房子;有知识可能有能力,但无知识肯定无能力。这就要求考生要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不断积累有益的“砖头”,放弃无用的“瓦砾”;锤炼建房的技巧,提升建房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运用手边的各种时政材料、时政专题和时政知识进行选择性整理和运用,充分发挥时政知识在高考中锦上添花的功效;在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析中,不断提高考生对材料的审读能力、关键语句的提取能力、答题方向的判断能力、相关知识的调用能力、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知识与材料的联系能力、不同知识的整合能力、文字的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
历史:认识考情注重对策
“从近两年浙江高考历史部分命题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看,试题形式基本保持稳定,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并重,要求考生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和习得基本能力,并且关注高中新课程改革,创设情境,活化知识,贴近生活。”高姚娟说。
高姚娟告诉记者,从目前阶段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看,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系统复习计划,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复习的全部,重视教辅资料和练习,忽视对教材的有效利用,忽视自主整理教材的环节;一些学生重视简单又重复的记忆,忽视整理、归纳、概括,更缺乏独立的、理性的思考过程,很多问题自然就不能举一反三的运用了;还有相当部分学生还不能把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从整体上分析认识历史现象、“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等史学基本方法和历史的、辩证的、逻辑的思维过程还没有从意识上成为解题的两大法宝。
她建议,在后阶段,考生要用好用透教材,查漏补缺,养成自主整理、整合、思考、合理表述的习惯,重视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的构建和评述。要有意识加强学科的两大思维能力,一是用历史的眼光分析,把历史现象和人物置于当时的时代去客观分析评价;二是避免机械解读历史,要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多种史观多角度解读历史。
“重视解题研究,读材料、读题仍是学生目前阶段较为薄弱的环节。”高姚娟说,历史主观题得分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考生能不能耐着性子读完材料和题目,一定要借助典型题目解析透彻,重在解题思路和方法,答题要规范,做到条理清晰、字迹清楚。并且,要关注与历史主干知识相关的热点,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并自然融入到历史学科的系统复习中去;适当关注地方史,将地方史内容与教材的难点有机结合,关注江浙文明,近代浙江与中国政治民主及经济的结合,尤其浙江涌现出早期一批辛亥风云人物,现代浙江与改革开放相结合等,还有各地有影响力的文化遗产。
地理:
回归教材注意读图析图
“从2011年的《考试说明》和有关专家的分析看,今年高考文综地理总体上求‘稳’。难度、题型、结构上趋于稳定。”徐洋林说,高考注重“稳重求变”,地理学科高考对地理图表综合处理信息的能会进一步提升,凸显“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同去年比,今年《考纲》中减少了“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等考点,“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到“主要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等考点有变化。
徐洋林建议考生要精心安排计划,科学备考。备考如打仗,需要有一个周密、合理的计划,做到忙而不乱。一般而言,4月初后重在专题和热点复习,加强学科内“主干”内容的综合复习,如“地球运动及意义”、“地图”、“大气运动”、“区位因素分析”、“区域空间定位及区域特征分析”等,并关注热点焦点问题,重视查漏补缺。
“后阶段复习要像弹琴一样定好基调,要专心探究课堂,提升效度,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不求深度求适度。”徐洋林说,要进一步优化课堂复习模式,讲究方法,做到区域地理重在“地”,自然地理重在“理”,人文地理重在“联”,学习地理重在“图”。要用心解读图示,把握关键。“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读图能力的考核是高考文综地理的突出特点,也是考生的一个弱点。在复习中,要十分注意读图析图,要对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图像进行归类,抓住“主干图”是前提,如“等值线”图、重要的区域图等;同时,掌握读图的方法。如读“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该类图的阅读要一看极端值大小,二看弯曲方向,三看疏密程度,再掌握判断等值线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