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不败之地,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娇惯而懒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凡事都要父母代劳,如果让他自己做,“我不会”三个字便脱口而出。这种吃饭、穿衣都别人伺候的人,将来怎么能适应充满挑战的社会生活,怎么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
孩子“行”与“不行”不是天生的,造成今日出口便“我不会”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的认识和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有的家长疼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干这干那,于是一切包办代替;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会,于是尽自己所能帮孩子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有的家长怕孩子做事太慢或做不好,于是惹麻烦的事都包办;有的父母怕孩子受委屈,一出现问题,就急不可待地帮他解决。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使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实践,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一旦遇到必须独立应付和解决困难时,这些孩子便束手无策,显得窝囊无能。马卡连柯把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一律包办代替的做法,说成是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因此,父母应该提高认识,还给孩子机会,讲究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孩子在1岁半、2岁时,就会出现一种想摆脱成人,自己做主的倾向,什么事情都自己来,什么都想看看摸摸试试。这时孩子总喜欢做些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如不会吃饭,却要自己吃饭,结果饭粒撒了满桌、满地;不会洗手却要自己洗,结果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