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阅读障碍的学生不少
一个叫小强的男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入学前健康活泼,看起来和同龄孩子没什么不同。可是上学后他却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阅读与记字困难,不仅拼音学不好,而且学过的字很快就忘了。读课文读不成句子,或增字、减字,读后不知意思。做数学应用题时,必须要家长或陪读教师反复读题、讲解意思。同小强一样,还有不少孩子刚学过的字马上就会忘记,甚至分不清“牛”和“午”……
这些孩子是否真的像一些家长和老师说的那样“笨”、“糊涂”和“懒”呢?中国儿童学习障碍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翔平指出:“盲目的指责只能让孩子感到自卑和受伤,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些孩子的学习困难是由于阅读障碍造成的,这类现象在中外学龄儿童中占有不少比例,与智力是间接关系,与生活环境和学习方法直接相关。”
据中国儿童学习障碍研究会提供的数字:患阅读障碍的儿童正在逐年递增。抽样调查表明,三年级儿童中17%的人没有达到阅读的最低要求。到了中学阶段,这个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所谓“阅读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是阅读水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人的一种学习障碍。根据标准化的阅读理解测验,落后于一到两个年级为“阅读障碍”。
刘教授说,现代教育心理学把这种孩子叫做“阅读障碍儿童(RD)”,占到所有被诊断为学习障碍儿童的70%以上。阅读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几乎可以说学习就是阅读。阅读不仅是我们通过学习要掌握的技能,而且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和前提。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人们不善于从认知过程和学习方法看问题,而倾向于从学习态度看问题,所以忽视了阅读的复杂性。
成人代替儿童思维
笔者请教了浙江省儿童医院的医生和我省一些教育专家,他们从接触过的不少例子中分析认为,阅读障碍来自于学习能力偏弱。浙江省青苹果统合训练基地的章老师说,暑假,来她这里“纠偏”的孩子,大多是家庭条件好,从小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盯着做作业的孩子。
章老师举例有一个叫平平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大人要强,就容不得孩子落后。平平在幼儿园就接受了钢琴家教的强迫学习,上小学后,妈妈给她报了5种培训班:英语、语文、数学、形体、绘画。孩子每天一睁眼就在学习中忙碌,到处是大人的督促和成绩的拷问。看似没有“虚度光阴”,但实际收效甚微。最先发现问题的是语文老师,一张语文试卷的阅读题,平平理解得颠三倒四,段意写不出,段落分不清,就连最基本的错字也发现不了。眼看平平的考试“低级错误”越来越多,爸爸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章老师与平平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能力问题。比如,平平在评说电视节目时眉飞色舞,说得头头是道,但一做作业,就磨磨蹭蹭,等着老师出题讲解。章老师说:“你不能自己先看啊,不懂再问老师。”平平说,她上的培训班都是老师先讲题意,再做作业的。如果老师“不点拨”,平平就完成不了作业。
几乎所有来“纠偏”的孩子都流露出强烈的依赖性。章老师分析说,这些孩子都是在培训班里泡大的,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从小习惯老师的摆布,你问我答,机械做题,没有发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成人代替他们思维,他们的自学能力就弱。而看电视、旅游、参加集体活动、上网学习是孩子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最佳时刻,还能学到一些鲜活的知识,激活潜在的自学能力,所以家长们在暑期不要给孩子安排得满满当当,应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松弛结合,才有活力。
除此,还有一些孩子很少户外运动,他们的感觉动作能力,尤其是“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