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孩子脾气大是“好事” 做规矩不妨等三岁以后 点击次数:3.05万

  最近,浙江绿城医院的儿科诊室,想和陈勤主任聊聊的家长实在不少。孩子不愿吃饭有可能是情绪的反应,他们的愤怒也需要寻找发泄的机会。孩子们“不乖”的表现,在陈勤的眼里却算“好事”一件。她说,孩子在0-3岁时,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家长们要做规矩,不妨等到3岁以后。

  孩子的“无理取闹”竟是好事

  小琳还不到3岁,小小年纪,脾气倒不小。

  妈妈每天早上给她搭配好漂亮的衣服,可小琳一点也不领情,非要给自己穿上一身“奇装异服”。平时,奶奶给小琳准备好洗脸水,她就不高兴了,非要妈妈给她准备,若是妈妈不同意,就又是一阵哭闹。

  小琳的妈妈为此很是头疼,可绿城医院儿科主任陈勤听后,直说小琳很好。“这样的孩子非常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更有利他们发挥自主性。”陈勤表示,家长用不着和孩子为敌,现在许多孩子长大后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控制能力,都和孩子早期个性受到压抑控制有关。

  不想吃东西就装肚子疼

  五岁的雯雯生长发育非常好,却总是喊肚子疼,到医院检查,B超、血检查都正常。原来,每次雯雯不想吃东西时,只有说肚子痛,或者恶心、呕吐,大人们才停止强加食物给她。

  陈勤告诉雯雯,吃是你自己的事,可以自己做主,以后只要吃饱了,就可以拒绝大人给你的东西,不要装病了。

  在陈勤看来,从小孩子的饮食可以反映家庭中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食物是一个象征,当它被妈妈以爱的形式强制施加,孩子会通过吐出食物等方式来反抗妈妈的控制。

  “在我们的儿科门诊,这样的孩子屡见不鲜。严重的会形成肥胖症、神经性厌食或贪食症,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面对这种现象,不能就食物而论食物,而要追究家庭的亲子关系,以及养育人的性格特点。”

  3岁以后再给孩子定规矩

  陈勤说,相对于孩子的认知,国外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格,赋予他们与家长相平等的自由。

  “很多孩子喜欢摔东西,其实他们也有情绪,也会生气,敲打桌子、撕纸等等,都是他们发泄情绪的方式,是一种释放。如果过早的进行干涉制止,可能造成孩子胆小压抑等问题。”

  陈勤建议,在3岁以前,家长可以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培养他们的个性,处于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让儿童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这是自主感的源泉。陈勤认为,成人后的强迫症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此外,有些大学生毕业到单位应聘仍需父母陪同,也是在儿童早期自我控制缺失的表现。

  中国的家庭教育自古重家规,不少家长都认为要尽早为孩子立规矩,不然长大了就难以管教。陈勤的建议是,3岁以后做规矩并不晚。这时,孩子能更完全地了解自己,认知逐渐开始稳定,会开始与外界建立关系,而不会恐惧失去自己的个体感,有利于心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