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的丁丁最近很心烦,已经开始上班的他理所当然地希望可以居住在父母家里。然而没有想到,老爸老妈却向他提出了一个在他看来很不近人情的要求:住在家里可以,但必须按月上缴一定数额的工资补贴家用。“住在家里还要交房租。”丁丁死活想不明白,更让他想不明白的是,父母还对他的生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晚上不能熬夜看电视,早晨起床不能晚于9点等,至于他向父母提出的想买一部好手机的想法,父母更是明确表态:“可以,用你自己挣的钱买,从我们这里拿钱是要还的。”
从外地毕业回京找工作之后,丁丁觉得和父母有必要重新认识和适应一下。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帮他选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工作的时候,他执著地选了一个与所学专业没有关系的工作,并和父母发生了重大分歧。在生活上,他发现和父母谈不拢的事情越来越多。
大学毕业了就不应该再跟父母同住,事实上读大学就应该选择离开家乡去另外的地方,这跟父母理解与否没关系,是成长必须的断奶期;成年后不要让父母太干涉你交友、约会甚至找工作,这些应该是你自己的事;你应该设法养活自己,并且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回父母家或者不得已仍跟父母住在一起,就要遵守父母的家规;争执不下时尽量忍气吞声,因为这是父母的家,不是你自己的家等等。
在丁丁心烦的时候,丁丁妈妈也正在苦恼着,“以前对他就是管得太多太娇惯了,手机要2000块钱的,买个1500块钱的都不干,一切都是我们帮他打理好,从来不知道体会父母的辛劳甘苦。现在他工作了,是大人了,一定得变变了!”
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沟通”是每个时代都有的困惑,但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近期,有关部门公布了一项相关调查结果。在“你觉得你的家庭沟通是否存在问题”的调查中,有72.6%%的网友认为家庭沟通确实存在问题。在“孩子认为父母是祸害,你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哪里?”的提问中,31.6%%的网友认为沟通不当,27.6%%的网友认为是父母的强制,23.3%%的网友认为是社会问题,17.5%%的网友认为是孩子本身的叛逆。此外,在“你认为两代缺乏沟通是不是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时,64.2%%的网友认为这是主要的原因。调查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家庭沟通已经是现实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面对调查结果,教育专家认为,造成父母和子女沟通不顺畅,90%%以上的原因是由于家庭生活造成的。
在谈到父母如何与子女进行沟通时,有关专家说:“教育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自由。”很多人在回忆童年时,会发现在父母与孩子这样一个强弱对峙的格局当中,自由是他们关系的一个润滑剂,尤其是那些沟通不畅的家庭中,孩子从小到大的自由度往往都很小。那些亲子关系出了问题的家长,应该多考虑怎样给孩子自由,而不是怎样管制他,或引导他。很多人一说自由就觉得是无法无天,自由的本质绝不是无法无天,自由的本质包含对孩子的尊重,你只有尊重他才舍得给他自由权。给他自由权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孩子自由选择,“你要允许他犯错误,给他犯错误的权利。如果你给了他选择,但是不允许他犯错,他就不可能选择。家长也要能够接纳孩子的意见,这才叫尊重、包容。”
教育专家还认为,要有效地改变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
有位家长的女儿即将读高三,面临高考,本来学习生活就很紧张,但孩子却偏偏迷上了写小说。大多数家庭都很忌讳,因为写小说肯定要耽误孩子的学习。但这位家长却认为保护孩子的兴趣爱好比上重点本科重要得多。“她哪怕将来只能上一个二本甚至三本,我都不在乎,我更重视她个性的发展。”在看完女儿的小说后,他还规规矩矩地写了四张纸,认真地对女儿的小说提出了看法。
目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名词,比如两岁叛逆期、七岁反抗期、青春逆反期等等。其实孩子在每一个跟家长发生冲突的时期,都是他们的身心尤其是心理的急速发育期,他们开始有了自主意识,要实现自己的自主意识。
伴随着生理急速发育,孩子很想独立起来,这就有点像孩子原本穿35号的鞋,他突然这一年脚长到39号,我们应该及时调整,给他买个39号的鞋。如果家长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当中,非得让他穿35号的鞋,孩子肯定不干,肯定要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