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和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有的家长说:我的文化程度差,我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不会与孩子沟通,其实,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沟通很简单,就是倾诉加倾听,尽量多听听子女的倾诉。尤其是在子女高兴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伤心的时候,不要错过倾听子女诉说的机会。父母应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的氛围,增加随意性和亲和感。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正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家长最好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子女面前;对任何事不要急于发表意见;遇到不赞成的观点时,也不要马上表态;对子女做的事情不满意时不要唠叨、埋怨、指责、或者打骂,而应提出问题让子女思考,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通常孩子认为他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在不方便语言沟通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一些专家建议父母写下那些孩子不愿听或拒绝接受的话,当你把道理、事情写下来,让孩子们一遍遍地读它时,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利用赞美之词,缩短心理距离。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三、对青春期孩子不断的鼓励。
鼓励能很好地支持这些正处在一生中很有挑战性时期的孩子,而且恰当的鼓励能帮助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你可以用下面的几种方式来鼓励自己的孩子,例如告诉其他人,你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他听得到的时候);悄悄地在他的桌子上或是书包里放一张自己亲手写的鼓励他的便条;用身体上的接触来鼓励他,尤其在他难过的时候。当你用口头方式鼓励他的时候,眼睛一定要注视着他。
第四、给孩子一个笑脸。
像我们这样的成年人,在单位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真的很累,有时就不想说话。甚至还免不了受一些闲气,心里很窝火,脸色不自觉地就有些难看。因此在进门之前要提醒自己:调整好心态,当孩子开门迎接你的时候,给她一个笑脸。这点很重要。让孩子看到你笑容满面,其实也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父母很容易接近,这样一来,就少了一份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有话也愿意和父母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倾诉的欲望,我觉得我们最好做一个认真倾听的听众,因为这表明你重视他,这种倾听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否则,他会觉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怎么办?到外面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结交不良少年,会早恋?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缺少亲情的温暖。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第五、与孩子角色互换。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特别强,不愿意像小时候那样听话,老师和家长说啥是啥,当我们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知道孩子出现了“叛逆行为”是很正常的事,就不会发很大的火,生大的气,甚至于去体罚他。心里要想着: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只要耐心地去教育,过了这一关,孩子就会长成大人,顺利走出困惑的青春期。
第六、要向孩子“索爱”。
我们不仅要会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爱我们,我们要学会“索爱”。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易。家长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家长最好让孩子了解父母每天在干什么,懂得父母的艰辛,孩子就会体谅父母,运用同理心去对待你。平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做点事,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对男孩要经常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对女孩要经常说:有个女儿真好!让孩子知道父母需要他。
除了与孩子搞好关系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给孩子个人空间。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房间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领地,在那里交谈、吃、玩,虽有许多闹声,但孩子是快乐的。
我想对各位家长说一句话:让你的孩子爱你,愿意接近你;而不是怕你,刻意疏远你!当我们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的一切时,孩子的心灵就会得到支撑,这样的支撑将终身成为其心灵的珍宝。
让我们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吧,与孩子共度这人生的疾风暴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