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母亲的几种不正确心态(1) 点击次数:6.71万

1、把孩子搞成静止状态

多数 孩子好动,这是孩子们在学习、完善身心机能。但由于孩子的机体还稚嫩,动作还不熟练,免不了常常闯祸:不是打翻了盛满水的杯子,就是把东西搞乱了。妈妈们 常常心急火燎地叫孩子“别动!”“安静下来”,甚至施以惩罚。这时,孩子的心理需要受到压抑,得不到满足,留下阴影和不满。

这时妈妈应当帮助他们的行动。用 指示就够了,不要试图替代他们完成部分动作。用指示为孩子们的行动注入秩序,促使他早日学会他们真正想做的动作。蒙特梭利博士说,一旦儿童有了方向,动作 有了明确的目的,儿童便会安静下来,且心满意足,成为一个热切积极的工作者,看起来平静,满心欢喜。

2、认为孩子应象大人一样成熟和中规中矩

妈妈、爸爸带着孩子与熟人、亲友相遇时,一般会要求孩子招呼大人,并礼貌地有问有答。但多数孩子并不像大人一样那么有礼貌和懂事,而是表现得不理不睬,甚至立即走开,大叫着去关心一件另外的事。尴尬的大人往往立即责备孩子或抱歉地说孩子很不懂事的话。 

其实孩子不做这些,不是不愿而 是不能。孩子还没能熟练地把握社交的环境,有时大人的要求和其他大人的关心问候会给他们带来压力。此时责备孩子会挫伤孩子掌握社会礼仪的能力。有的孩子会 表现得懂事,按照大人期望的去做,但心里并没准备好,表面上在做,内心很紧张。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一定的内向,不太喜欢社交。

因此,大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中规中矩地招呼、问候,给孩子做榜样,同时也要孩子向朋友问好,但不论孩子如何表现,都宽容对待,一笑置之。

3、把孩子的行为看成无效、可任意制止

孩子在玩纸张、杯碗等不是玩具的物件时,常常 会“危及”到一些附近的物件,孩子还会想起其它房间的一些容器或摆设、饰品,兴致勃勃地搬运过来赋予其功用。这些活动总是把环境搞乱,或把物件、家俱弄 坏,甚至损坏。这种时候,一部分妈妈会在她发现后即时予以制止,甚而喝斥;有的妈妈会因孩子动了其心疼的东西而打孩子的手,即便孩子哇哇大哭,妈妈也毫不 动摇地把他们赶走,把物件恢复秩序。

而孩子们玩大人买 来的玩具就往往受到鼓励,至少大人会认为孩子就是应该玩玩具。其实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与大人的认识恰好相反。孩子们不会长久地对玩具感兴趣,实际上他们可能 会感到无聊。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学习大人与社会。所以他们对房子里摆的东西更有兴趣,他们知道这是环境的一部分,他们似乎希望象大人一样用这些东西在家里做 事。虽然看起来他们目的不明确,但他们无疑是很投入、很认真的对待他们从事的“工作”。我们肯定他们其实是在学习,是中通过学习环境而构筑其意识。所以妈 妈们应该让孩子继续发挥创意玩下去,自已自得其乐地在旁边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