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择手段吸引孩子做满足自己愿望的事
多数妈妈总是能看到孩子不 愿做自己要他们做的事,例如,妈妈希望孩子快快地把饭吃完,或吃多一些饭,孩子却总是磨蹭着不肯吃;妈妈希望孩子乖乖睡午觉,孩子却很活跃;妈妈孩子表演 节目,孩子不乐意;妈妈希望孩子学英语,孩子却很快就不感兴趣,等等。有的妈妈很生气,也有的妈妈很狡猾地抛出一个诱饵:孩子,你做了妈妈给你买雪糕,或 做好了带你出去玩。
利诱是比较常见的手段。但不是对所有孩子都管用。许多孩子都会乖乖地把大人要求的事做完,去获取大人许诺的利益。有些孩子却无视利益,怎么说也不动心。还有的孩子看在利益的份上,一开始高高兴兴去做,但很快就决定放弃这个还没得到的利益,因为他实在不乐意做那件事。
也许妈妈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有必要。即使有必要,是否可以利诱。培养孩子重利一定不是妈妈们想要的结果。
5、认为孩子应该按自己的意志成长
父母在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形成一 些观点,诸如什么职业好,什么职业不好;哪些才艺应该具备,哪些活动无关紧要,等等。在这些选择面前,有些父母认为完全应由自己为孩子做主,孩子还不懂 事,不能自己选择。如果学一学蒙特梭利的原著,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并不会一味贪玩,他们是喜欢严肃认真地工作的。轩为如果给孩子提供多种途径,将看出孩子 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仅对亲子关系有益,而且孩子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因为其学习的动力是兴趣。
父母的意志还往往表现在一些小事上。比如 着装、出行时间、接待客人,以及如何学习等等。在这些日常事务上与孩子共同讨论,可以培养孩子的协作能力,但如果大人的意志过于强硬,则可能会出现孩子的 逆反,或养成孩子严重依赖心态。前者表现在个性强的人,后者表现在个性温顺的孩子身上。所以父母要明白,我们不可能替代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只是他们成长 环境中的肋手。
6、希望孩子做娱乐自己和朋友的举动
孩子往往都是 天真可爱的,还有的十分逗乐。这些往往取决于孩子的天然禀赋而非大人的教育。有的父母易于使自己沉醉于这种孩子带来的乐趣之中,也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一些问 题。例如父母乐于让孩子给不同朋友还来快乐,于是孩子往往要多次表演,而表演的内容往往又是父母觉得最有趣的,因此是重复的。有时孩子会厌倦。又由于此类 表演一定赢得众人掌声、笑脸和赞扬,使得孩子因这类对人生并无重大意义的行为习惯了捧场,长大后可能出现难于面对挫折。如果是孩子的德行如谦让等行为受到 捧场又不同,其德行如果伴其一生,其受挫必少;即使受挫,其人也不难承受。这是因为这个受到赞美的行为,不是表演这一类的虚饰,而是有益其终生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