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生硬、粗暴地对待孩子成习惯
有时看见妈妈随意地用“呛人”的说话口气拒绝孩子,相应的表情、动作也显得生硬粗暴。年幼的孩子则显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的妈妈也许并非对孩子有什么 不满,或并没有什么针对孩子的情绪,毕竟在妈妈的意识里孩子是年幼不懂事的。妈妈的表现也许只是说明她的心情不佳,或习惯了随意地对待孩子。但是妈妈要了 解,这样的方式如果是家常便饭,则对亲子关系是有害的。同时,孩子向妈妈学习了待人的简慢与随便。
一般这样的妈妈也不善于相机表扬和嘉许孩子,这样孩子从妈妈处受挫多而受肯定与支持少。即使妈妈其实是很受孩子的,但孩子易养成妈妈不愿看到的不自信的性格。
8、要求孩子回报母爱
有时会听到妈妈对孩子说:“ 你看,妈妈做这些都是为了你。”,有的妈妈还会接着说:“你长大以后不要忘了妈妈为你做的事哦。”这样的说法笔者认为会产生妈妈不愿看到的效果。妈妈说的 时候也许无心,但听起来却象是对母爱索求回报。可不是大人才会这么想,小孩比大人更敏感。这样的说话会在孩子心中产生或近或远、或清楚或模糊的反感情绪。
如果孩子是温顺的,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以至于他长期觉察不到,待到成年以后在某个阶段母子关系出现问题他才会察觉,因而会把对妈妈这一点的反感表面化。
如果孩子个性较强,则这样的说话会造成孩子说不理由的对妈妈的回避,甚至疏远。如果家庭及亲子关系还存在其他问题,情况就更难办。
究其原因,妈妈的话对孩子形成了心理压力。有的妈妈是理直气壮地要求回报,有的妈妈并未有清醉的要求。但如果在生活中没有教会孩子“爱”的能力,这样的要求,只会使妈妈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