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抛下孩子顾东西
父母骑车带孩子或者领着孩子步行在路上,手里的东西意外掉落,一般会潜意识地去捡东西。市民黄先生就因为这样的一次意外而痛失自己的孩子。那天,黄先生骑着自行车带孩子出去玩,坐在后面的孩子手里拿着玩具,玩的时候玩具不小心掉到路上,黄先生就下意识将自行车停下来去捡玩具。当他捡玩具的时候,却根本没有意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的危险。孩子一个人坐在自行车上,突然自行车倒下来了,恰恰这时后面开过来一辆汽车,孩子活活被碾死了。
石英佐说,这是他见到众多车祸中印象最深的一件。在任何时候,当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安全,不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意外,置孩子于不顾。危险可能随时会发生。
小孩不要玩电动车
很多新市民的孩子喜欢玩大人的电动车,很多家长也不会阻止。一个才4岁多的外来男孩,在楼下玩弄爸爸的电动车,家长虽然也在现场,只是远远地看着。突然电动车倒下来,正好砸到了孩子。当家长将孩子急急送到儿童医院时,孩子已经没了呼吸。据悉,类似的小孩子玩电动车引发的意外事件,市儿童医院已经收治了多例,严重的当场死亡,更多的孩子受了外伤、发生骨折。
石英佐说,很多家长自己天天骑电动车,就意识不到电动车对孩子是有危险的。许多电动车的分量较重,一旦压在孩子身上是相当可怕的。他们收治的被电动车砸伤的孩子基本是外来儿童,这说明这些家长太缺少这方面的安全知识了。
在家干活前要先考虑到孩子的安全
刘先生的妻子在家里坐月子。一天,房间里的电灯坏了。刘先生就爬到床上修灯,正在拧螺丝时,一颗螺丝掉下来了。他赶紧下来找,但找了半天没找到。他吓坏了,“会不会螺丝掉在女儿嘴里了?”刘先生焦急地将女儿送到儿童医院检查。果然螺丝已经在宝宝的胃里了。还算幸运,宝宝在住院期间,从大便里排出了螺丝。
石英佐说,这起案例是儿童医院收治的最年幼的儿童意外伤患者,还是新生儿。刘先生的遭遇提醒年轻父母,在家里做家务时,先考虑下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让孩子远离一切存在危险的地方。
C、专家说法
不要让没有行为能力的孩子独处
连元实验幼儿园朱园长表示,孩子没有行为能力,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凭借经验预料到一些事情的后果,因此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要尽量避免让孩子独自待在家里或者车里。
“家长可能会给孩子讲哪些东西不能碰,但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大人走后,孩子可能还是忍不住会去碰,因此,让孩子一个人独自在家里或在车里会很危险。”她分析,现在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只会简单干涉,让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碰那个,但不告诉他们为什么有些东西不能碰,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越是不让碰的东西反而越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她建议家长在看护和教育孩子时应注意科学的方法。
丁村社区童话宝宝园的顾园长认为,对于苗苗班和小班的孩子,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应时刻让孩子待在视线范围之内。幼儿园和学校在日常的教育中安全教育应多加重视。幼儿园也可教孩子们唱安全歌,组织孩子们进行逃生演习,教给孩子们一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识。这样孩子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还可能提醒家长。“比如孩子坐爸爸的车,可以提醒爸爸系好安全带。”
D、法规
未成年人监护缺乏细化法规
因为监护人的失职或者“不在场”导致儿童发生意外的案例,在各地时有发生。曾有调查显示,意外伤害是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罪魁祸首”,其中一半以上是临时监护缺失造成的。记者查阅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家庭责任方面,该法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等。但并没有“临时监护缺失”的相关条文。
经记者检索,仅在《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中发现有规定父母不得将未满7周岁儿童单独留在家中、不得将未成年人单独留在机动车内、不得安排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机动车副驾驶位置乘坐的内容。《成都市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条例(草案)》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将未满6周岁的儿童留在无人看护的场所或委托无看管能力者看管。
而在美国,各州都有法律禁止父母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者车内,只是各州规定的孩子年龄从8岁以下到14岁以下不等。如果父母将子女单独留在家中发生意外,当地警察或者儿童权利机构的人员可能会登门拜访。在很多州,父母的这种举动属于监护不周或疏于看护,被视为犯罪,如果父母因此被定罪,就要去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