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多维度地观察孩子 日常生活就是最好课堂 点击次数:6.28万

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简称《指南》)为孩子个性化成长指明了阶段性发展方向。而对于家长来说,孩子以什么方式成长才是关键问题。

  日前下城区各幼儿园教研组长齐聚安华幼儿园,参与《指南》解读和研修,尽管这是一场教研活动,但老师们讨论的一些话题,相当值得家长借鉴。

  *遇到问题先别急着定性,多维度地观察孩子,其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指南》教育建议: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研讨活动中给出了这样一个案例:区角活动时,超超、成成和雯雯合作玩蘑菇拼图,超超则独自玩耍。成成和雯雯拼得很快,拼好后,跑过来看超超,雯雯问:“你拼的是什么?”超超低头没有理会。雯雯接着说:“你拼的和我们的不一样。”超超仍低头不语。成成便用手动了动拼图,拼图因此动了位置。超超马上一脸不高兴,把拼图重重扔在地上,一边踢脚瞪腿,一边高声哭喊着:“都是你动……动坏了,你动的……”

  类似事件在生活中时常发生,一般观点会单纯认为,超超的社交能力偏弱,面对挫折时会出现过激行为。但现场老师们却认为,超超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是很好的学习品质,而雯雯和成成有主观帮助他人的意识,只是行为值得商榷。

  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往往会很片面,成人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认为制造问题的孩子一定是有问题的,从而忽略了正向评价。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时,千万别草率定性,而是应该主动追因,首先应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事件中的每一个孩子,了解孩子的感受,引导他们互相理解,帮助他们学习交往策略。

  *学习不仅仅是上课而已,对3-6岁幼儿而言,日常生活就是好课堂

  《指南》教育建议: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安华幼儿园园长孔蓉萍播放了一段再平常不过的视频:一个小女孩春节后入园的情景。她对在场老师们提出的要求是,要找到视频中有哪些环节蕴含着学习机会。老师们很快发现:入园时向老师问好,这是礼貌,是交往能力的学习;入园后先洗手,这是卫生,是生活习惯的学习;看同学给植物浇水,这是科学常识的学习……如此常见的情境中,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学习机会,都可以让孩子获得学习经验。孔蓉萍提出,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个环节其实都蕴含了涉及各个领域、丰富的学习和发展契机,因此,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外,老师应当更关注孩子个性化的一面,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专属的教育方案。

  相对老师,家长面对的只是自己的孩子,因此,更应该注重让孩子在生活中汲取学习经验。“家长往往困惑孩子该学什么,怎么学。”省特级教师俞春晓说,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寻找答案。比如,孩子在捏沙子,家长总会嫌脏,殊不知孩子们也许正在探索“为什么沙子捏不到到一起呢?”俞春晓指出,这就是科学探索的萌芽。再比如网上一段视频,一个4岁不到的孩子在背乘法表,但背到“三五得几”的时候总是卡壳,家长失去耐心了就开骂,孩子哭着说“三五太难了”。“其实完全有更好的办法。”俞春晓设计,比如分筷子,家里有几个人,一双筷子有几根,一共要拿几根筷子,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基本的乘法很容易就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