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的前几周,一些学生虽然能按时上学,但老师可以感觉到,他们人在教室,心还停留在过年的状态中;不少学生口袋里装的还是小玩具;一些学生晚上看电视太晚以致早上起不来;上课时部分学生无精打采,盼着放学后回家吃好的玩好的等。
上述现象可以统称为“开学综合征”,其原因就是学生假期后不能及时收心,这是正常现象。但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及时进入学习状态、不利于学校管理,如果不加以引导,容易导致相互攀比、胡乱花钱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及品德的培养。
假期间,由于没有了学校的科学严格管理,再加上一些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中小学生几乎处于监管真空。而开学后,学生猛然从无拘无束的假期生活中回到校园,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但学校和家长如果片面地强制要求学生,不仅效果不佳,还容易导致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生活的反感。因此,学校和家长应及时加强开学之初的收心教育,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及时调整心态、融入学校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首先,开学后,学校不应急于上课,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和节后难以及时收心的现状出发,将开学之初的一段时间定为开学适应期,尽量放松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要求,引导他们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其次,要及时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和师生集体活动,利用班队会、团日活动、报告会、思想教育座谈会等不同形式,对学生开展纪律、道德、生活习惯养成、良好行为方式培养等教育,引导中小学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更重要的一点是,学校要在开学之初的一段时间内,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一方面要求家长在开学前有意识地对孩子施加不同于节日生活的严格要求,一方面制止家长在开学后的“不放心式探望”或给孩子送食品、零食等行为,逐步削减学生对家庭的依附,让他们尽快独立进行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