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在美国弗罗里达州的一所幼儿园,认识了一个叫小约翰的男孩。他很热心,主动向我及一些新到的孩子讲解、示范各种玩具的玩法,且有问必答。
第二天,我发现他一个人坐在教室外面,样子很孤独。我问:“你怎么一个人呆在这里?”小约翰低下了头:“我在计时隔离(Time-Out)。”他受罚了,因为大家午休时,他还在滔滔不绝地讲故事。事后很久,我还记得他那伤心又严肃的样子。
“Time-Out”是英语的一个词汇,本来用于体育比赛表示“暂停”。然而,在许多美国家庭里,这已经成了父母用来“惩罚”犯错孩子的方法,翻译成汉语就是“计时隔离”,类似于“关禁闭”。
在美国,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计时隔离”对孩子都非常有威慑力。当然,这与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美国法律规定,孩子必须随时有成人陪伴或看护。幼儿园还明文规定,老师的职责包括给孩子充分的关注,不能凭老师的意愿随便遏制孩子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少会感到被冷落或孤立。所以,一旦被隔离,被冷落,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
“计时隔离”使孩子感到自己与别的孩子有差别了,孩子对这一点非常敏感。让犯错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分开,可以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且又不会再去影响别的孩子。
在我离开美国之前,应约到小约翰的幼儿园看看。吃过午餐,见到了正打算午休的小约翰。我向他打了声招呼,小家伙热情地跑了过来。我故意问:“今天不和小朋友聊天了?”他急忙向我摇摇手:“午休了,说话会影响别的小朋友睡觉!这是不对的!”逗得我哈哈大笑。
看来,“计时隔离”真成了许多美国父母、教师制胜犯错孩子的法宝。当然,有一点是要注意的:这种“计时”有时间限定,是“暂时”的,时间过长,就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