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父亲们,越来越能放下架子,和孩子一起平等地快乐游戏。
今天是父亲节,可人们对父亲的关注,却并没有热起来。为什么大家总会疏忽父亲,现在父子(女) 关系有什么时代特点呢?连日来,记者对石家庄建设北大街小学、市第57中学等中小学的1000多名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父亲大多在孩子们心中颠覆了威严的形象,在孩子们面前普遍变得慈祥柔和。专家认为,父亲对孩子变得柔情,学校教师又多为女性,男孩子由此性格趋于女性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话题。
孩子们不大关注父亲节
据调查,有七成孩子都知道有父亲节,但他们不知道父亲节是哪一天,更不知父亲节的来历。相比之下,父亲们对自己的节日更是了解极少,回答知道父亲节的占25%,表示会过父亲节的只占5%。孩子们呢,尽管多数孩子都知道有父亲节,但很少关注这个节日,而且多数没想到要给父亲过一下。
陶陶是建北小学4年级的小学生,他说,每年母亲节,学校都会布置一项家庭作业,比如给妈妈洗脚,帮妈妈做家务,给妈妈写一封信等。可在父亲节时老师就不会布置这样的作业,基本是提都不提,所以,这个节日他经常忘掉。即便偶然想起了,也觉得过不过没关系。
低龄孩子是因为没有老师的安排而忘记父亲节,大一些的孩子呢,虽然有了自己的主见,可准备给父亲过节的也很少。市第57中学初一学生敏敏回忆以前的父亲形象是“暴君”。“从小到大,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好。我干什么他都干涉我,从不知道听我说话,都是他说了算。我觉得根本没办法跟他沟通,只要他在家,我就不愿意进家门,就是回了家也不和他说话。这种情况是在我上六年级时参加夏令营后改变的。我们出发时父亲没送我,看着别人家孩子的父亲手里拿着大包小包,我心里非常恨他。参加夏令营一个月,我只与母亲通电话,没有和父亲联系过一次,打到家里的电话,如果是父亲接,也是喂一声就转给我妈妈。后来夏令营快结束时,我因为想表演绝世轻功,从很高的一棵树上跳下来,摔坏了脚,在医院住了半个月,那段时间,妈妈正好出差到外地,我想惨了,肯定没人管我了。结果是爸爸每天做好饭给我送到医院里,还给我削瓜皮吃(我爱吃西瓜皮)。尽管他还是没说太多的话,可我感觉到他是爱我的。”敏敏说,自己的父亲很内敛,如果给他礼物肯定会让他不适应,所以父亲节她不想有特别的表示,只想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
和敏敏一样,多数孩子认为父亲们感情内敛,不会喜欢父亲节这样的形式主义,甚至会不适应。但父亲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38岁的陶先生是一家电子公司的主管,他说,他的儿子12岁了,可从来没有在父亲节祝福或送礼物给他,而他自己,也总会忘掉这一天的存在。56岁的张先生则说,父亲节他早就知道,可觉得和自己是没什么关系的,孩子们也从没有给自己过过父亲节,如果真的在那一天收到孩子的礼物和祝福,我可能还会觉得怪怪的,但会从心里感到高兴。
从父亲们的言谈中记者感到,父亲们淡看父亲节,是因为没有形成习惯,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是很希望在这天收到子女的祝福。不过节,只是不敢“奢望”而已。
多数孩子觉得父慈母严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现在的父亲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传统父亲,早就有了巨大的改变。有半数以上的孩子表示,自己的父亲非常慈爱,特别关心自己,倒是母亲管得很严。这个结果和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形成极大的反差。
建北小学问卷结果显示,70%的孩子每天和父亲呆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一小时,主要内容是一起玩或辅导作业。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父亲大多集中在35岁到40岁之间,父亲们心态和年龄都较年轻,和孩子一样爱玩爱闹,与母亲相比更加活泼,更易在游戏中和孩子建立感情。
翟营北大街小学学生刘祥君说:“我爸爸工作很忙,晚上经常有应酬,但只要我在家,他出去时都会带着我和妈妈。星期天的时候,他总会抽出时间带我一起玩,一起打乒乓球,一起放风筝。我和爸爸关系特别好,就像哥们一样。在我家,爸爸非常和蔼,妈妈比较严厉。”
刘祥君的爸爸刘献忠说,自己平时工作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有时间就想多给他一些补偿,带他玩一玩,给他买点喜欢的东西。他内疚地说:“作为一个父亲,我觉得自己做得并不够,可我还有养家的责任,身不由己呀。”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与父亲亲密。尤其是女孩子对父亲很崇拜,在她们心中父亲是一个高大伟岸的形象。父亲在男孩子心中是非常稳重的形象。父亲与男孩子关系如朋友,在家庭中经常开玩笑、讲笑话,使男孩子活泼开朗。但是,父亲形象的改变也给小学生的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建北小学校长鲍静告诉记者,父亲们越来越疼孩子是件好事,但容易发展成对孩子的溺爱。男士们颠覆了以前的威严形象,使一些孩子调皮起来更加肆无忌惮,难以管教。
七成孩子觉得
父亲表率作用不好
在人们的心目中,父亲们大都是高高在上,轻易不和孩子聊天,注重身教而轻言教。可在调查中,这一结论被轻易推翻。75%的学生认为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是言教多于身教。与此相对应的另一项调查则是父亲们的爱好一栏中,约55%的学生填写的是父亲爱好喝酒、吸烟,4%的学生填写的是打麻将和打牌。
对于孩子,父母内心里总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90%的父亲最希望的是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对孩子最满意的事情是取得好成绩。然而,父亲们热衷于“谆谆教诲”孩子时,却忘记了 “成龙”、“成凤”的过程中父母起到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但是许多父亲是 “言传”重于“身教”,把自己达不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严格要求,对自己却要求很低,甚至随波逐流。
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小强对记者抱怨其父亲说:“我爸爸天天叫我9点以前睡觉,还不让我上网玩游戏,可是有几次我半夜起来上厕所,他还在书房里玩游戏呢,我一看表,都凌晨两点了。结果第二天他上班迟到了,抽烟时走神还把衣服烧了个破洞。还好意思说我呢,我可没有做过像他那样傻瓜的事。”五年级的文文则说,她的父亲要求她早起运动,可他自己却每天睡到8点多,经常是妈妈做好了早饭去喊他才磨蹭着起床。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