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考上大学要家里买辆20多万元的汽车,一家长叫学生去理发要买只3000多元的手机。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也许用“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形容汽车、手机等奢侈品的普及最恰当不过,但把它作为近乎儿戏的奖品,大家还是有点诧异,要是这样下去,以后小个便、吃口饭都要奖只小灵通了。
其实用奖品来刺激他人,以达到管理、激励的目的,古已有之,且用在动物身上也是屡试不爽,可见这源自生物本能,也符合社会规律。只是现在这招被人滥用,就会引起争议,或说“教育学”恐慌:今后我们用什么来激励我们的孩子?
我并不反对用适当的物质来奖励我们那些表现优秀的或有进步的学生(孩子),这比单纯的说教要唯物得多。而此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无非是奖品之丰,事情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