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的孩子交朋友发生困难,爸妈不是责备或代替他处理就能解决问题。唯有观察孩子的特质、经常倾听,才能提供他最适合的关键技巧。
状况一:交不到朋友怎么办?
“我不要去学校,没有人跟我玩。”这是孩子不肯上学常见的理由。进入新团体多半需要适应期,如果孩子个性比较内向,就不容易很快融入群体中。也有一些孩子长期抱怨没有朋友,这就可能牵涉到孩子的特质、行为了。
解决方案:先了解孩子背后的问题,例如:是每天都没有朋友一起玩,还是只有那一天;趁着接送孩子时,听听别人眼中的他是怎样的小朋友。
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家长可以跟老师多联系,通过老师在教学活动上的设计,安排一些小组游戏,例如:玩积木时,让被动的孩子加入个性和善孩子的小组,比较不易被忽略;也可以邀请个性和善的小朋友帮忙带领,例如:“请你帮忙带他去找色纸。”培养孩子的友谊。
能力加油站:加强语言表达、游戏技巧、生活自理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一种拿手游戏,练习说:“我也要玩。”
状况二:吵架了怎么和好?
“今天玩扮家家,没让安安当公主,她就生气不跟我玩了,还骂我最讨厌。”明明是好朋友,可能因为一时的行为而吵架,有些孩子会因此难过,有些会另结新欢。大多数孩子在争吵完后不会记仇,如果下一个活动彼此都喜欢,又慢慢玩到一起了。擅长表达的孩子可能还会说:“那你下次不可以这样骂我。”
解决方案:和朋友争吵,心里一定难受。家长可以对孩子的难过表示理解,例如:“吵架真不好玩。”同时要帮助孩子理清“两人在吵什么?”“想要跟朋友说什么?”千万不要代替他决定还要不要交这个朋友。
如果孩子吵架后一直被拒绝,觉得很沮丧,就需要先重建他对自己的信心,然后才做下一步的沟通,例如:“如果是妈妈,也会很难过,可是妈妈会想想班上还有谁可以做我的好朋友。”让孩子懂得朋友可以互相选择。
能力加油站:加强情绪表达、沟通技巧,锻炼孩子解决问题和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学会跟不同朋友一起玩。
状况三:好朋友可以亲亲抱抱吗?
“今天我跟翔翔抱在一起玩,我们好像双胞胎。哈哈,就是粘在一起的那种。”
听到孩子的描述,家长有时不免担心孩子亲亲抱抱的分寸。其实学龄前的孩子是很单纯的,拥抱是很自然的动作,但是有些孩子受到卡通片、电视剧的影响,模仿不当的肢体动作,举手投足有可能造成对别人的伤害。此外,尊重别人的身体,不能随意碰触,都是从小要教导的价值观。
解决方案:孩子上学前,家长应多带他与别的孩子互动,在实际情境中告诉孩子:“你要先问问小朋友,可不可以一起玩,牵牵手、抱抱。”“要轻轻的。”“这么大声说话,别人会耳朵痛。”并学习一些友善的打招呼动作,如:微笑、握握手、打手势等。
家长也要教导孩子,如果小朋友的碰触行为让他感到不舒服或害怕,例如:抱得太紧,故意摸性器官,就要马上告诉对方:“我不舒服,你放开手。”“我不喜欢你这样玩。”或是找老师帮忙制止。
能力加油站:加强口语表达、肢体语言技巧,学习用手势打招呼,练习控制动作轻重,学会问:“可不可以。”
状况四:朋友一定要很多吗?
“今天小文生病没来,我自己一个人玩。”有些孩子是领袖型,人气指数超级高,但也有些孩子只跟特定的孩子玩。大部分家长总是鼓励孩子多交一些朋友,不要只跟几个人在一起。
其实,明星人物看起来好像到处是朋友,却不见得个个都是真正的好朋友;而只有少数玩伴的孩子,也许能交到真心的好朋友。
解决方案:如果孩子只跟少数人做好朋友,家长可以观察孩子之间具备哪些相同的特质。例如:都喜欢玩拼图、下棋;都不喜欢运动游戏等等。找机会培养孩子新的兴趣和能力,增加和其他不同特质朋友一起玩的机会。
对于有时喜欢独处的孩子,无论是安静看书画画,或一个人溜冰打球,爸妈应该欣喜,因为能够独处,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孩子知道自己有好朋友,很满足,就不用为他担忧。
能力加油站:让孩子既能独自玩,又懂得关心朋友,学会和朋友分享快乐,并乐于和朋友一起学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