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渊洁博客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据说,一个民族的阅读量越大,该民族的财富越多,比如犹太人,年人均阅读量近百本书。而中国人的阅读量逐年下降,目前只有年人均5本书。让我们的孩子从小迷恋阅读是有好处的。话说得不错。中国人在阅读的多是孩子。不过孩子们读得最多的却是学校课本。如何选择课外读物,或者说选择什么,分外重要。
漫画当道
读图时代,连成人都经不住媒体上大照片、大图片、FLASH、动漫的诱惑,对于天性追求快乐的儿童来说,他们又如何能抗拒?邻居小孩告诉笔者学校里特别流行《冒险小虎队》、《多啦A梦》、《数码宝贝》等漫画书。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孩子身上什么最珍贵?是想象力。阅读文字图书,能保留甚至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在看一本插图不多的文字图书时,孩子必须依靠想象力来诠释作品里的人物和场景,久而久之,孩子即使面对抽象的文字,也能想象出人物和故事。如果孩子终日看一览无余的图画,想象力就会急剧退化。而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成年后无法从事创造性劳动,只能跟随人后,亦步亦趋。
美好崇高变成无厘头网络语言的影响力,不仅渗透在孩子们的口头表达中,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书籍。在书店,一些校园文学上充斥着网络聊天时使用的各种表情语言。更有一些另类读物让美好、崇高的名著变成了搞笑的“无厘头”。最近在小学生中传播的无厘头搞笑书中,一些经典著作竟被“颠覆”得面目全非。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竟然是“伟哥”,玉皇大帝最爱用望远镜看人裸奔。还有一些经典的童话也被篡改,像七只小羊在老狼的肚子里一边享受空调一边打麻将,拇指姑娘在网络聊天时坠入了情网……
儿童文学不是小狗小猫
动漫、电视、网络……新媒介环境构成了一个喧嚣的世界。在五花八门的信息诱惑下,拿什么打动孩子们的心?
“关键还是要拿出原创精品把孩子吸引过来。”作家秦文君说,“儿童文学不是小狗小猫,不是消遣品,笑声过后就结束了。在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有着思想和理性的支撑,那才是儿童文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