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先前的研究者大多关注父母的育儿态度与教养方式对个性形成的影响,认为儿童的个性与父母的育儿态度及教养方式关系密切。普遍为人们所认同的结果有:既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的权威型父母,有助于孩子形成自信、知足、独立、爱探索、自我控制、自我肯定、喜欢交往的性格特点;滥用家长职权的专制型父母易导致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且在能力、自信和自我控制力方面表现一般;对孩子没有明确要求、奖罚不明的放任型父母,其孩子是最不成熟的,他们有高度的依赖性,自我控制力差,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的事会退缩等等。
近些年来,有关研究已开始关注父性意识与母性意识对儿童的影响。例如,日本学者发现,母亲与乳儿的频繁接触可唤起母亲积极的母性意识,也就是说,母性意识可以从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得到增强,并使亲子关系的效果更为理想。美国心理学家有关独生子女研究的结果表明,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相比,独生子女的父母普遍有这样一种心态,即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持有较高的焦虑和过分的关注,并且在育儿行为上表现出对孩子的需求与行为做出快速的应答,对孩子的成长期望值甚高。这种独特的父母意识表现极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较强的依赖性,当然与此同时也促使孩子逐渐养成较高的渴望成功的成就动机。
一项中日合作的研究发现,中国母亲有较强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