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我好孤独”“真是郁闷”……曾几何时,这些应该属于成人世界的词汇被越来越多的孩子挂在嘴上。本应是活泼好动的年龄,本应有天真灿烂的笑容,然而,越来越多的孩子却一个人面对冷冰冰的电脑、电视……许多人发出感叹:我们的孩子正面临着“娱乐危机”。
一个人的游戏
在医院工作的张女士,最烦心的一件事就是儿子涛涛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戴着黑框眼睛,看着儿子厚厚的眼镜片,张女士心疼却又很无奈:自从全家搬进新楼房后, 10岁的涛涛就不得不一个人待着,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是他最多的娱乐活动。整日忙于工作的张女士也没办法:“邻居都不大熟,让孩子出去玩又不安全,只能让他待在家里,但待在家里每天就是看电视、上网,孩子眼睛都那样了,我是干着急没办法。”
今年4月,在一家名为“广州妈妈”亲子论坛上,一位母亲挂出“为7岁儿子寻友”的帖子:“我的孩子聪明伶俐,在×××学校读一年级……邻居的孩子永远在家里做功课……孩子玩乐项目不是看电视,就是要妈妈陪他玩……想起我们的童年,那么多的小伙伴一起玩……有没有小朋友愿意放学后和他一起读书、玩游戏……”这个帖子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据统计,帖子挂了3天,就有129条“跟帖”,其中超过八成是父母代自己孩子的“应征帖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于去年发布了一份《大城市中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小学生的休闲状况亟待改善:他们缺乏游戏伙伴和游戏场所,近一半孩子把成年人当成他们的玩伴,10%的孩子自己玩;超过一半的孩子把家作为最经常的游戏场所;他们每天在校时间甚至多于父母工作时间。
同时,随着网络和电子游戏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少年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有所增长。多数少年儿童对上网持肯定态度,一些中小学生通过网络交友。虽然有27.9%的父母“绝对禁止”孩子玩电子游戏,有66.9%的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和类型加以限制,但仍有近3/4的中小学生玩过电子游戏。
另外,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喜欢运动,学校活动是他们主要运动渠道。但有一半以上感到“运动量不足”,70%是因为没有时间,38.7%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场所,学生的课间活动被忽视,他们每天实际运动时间仅半小时。
都是文明惹的祸?
回想起我们小的时候,与小伙伴们在田间地头疯跑,在课间扔沙包、跳绳、丢石子……每天都有无尽的快乐。但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却面临着“娱乐危机”,感到越来越不快乐,难道是文明惹的祸吗?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采访中,专家告诉记者,面对丰富优越的物质生活,现在的孩子一方面在享受着现代社会带来的优越条件,一方面又在经受某些现代文明病带来的伤害。当电视、网络已经走进人们生活时,许多孩子都会对这种内容新奇、富于刺激的电视及网络游戏产生迷恋。
同时,由于学习负担重,许多孩子已经没有了玩乐的时间和心情,家长一味追求分数,儿童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忙着去“上班”(补习班、提高班、兴趣班),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游戏时间很少。
另外,城市少年儿童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玩伴”比较孤单,父母希望孩子玩那些所谓开发智商的游戏,加之城市居住环境封闭,家长怕孩子在外不安全,这大大减少了少年儿童一起玩耍的机会。
还孩子快乐天性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是冰心老人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曾说过的一句话。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必需的。山西省太原市心神疾病门诊部主任卫亚莉介绍,由于孩子缺乏玩的时间及玩的项目,从而导致一些孩子过于肥胖、视力下降及性格孤僻等多种病症的发生;另外,缺少玩伴,不善于与人交流只会与电脑相处的孩子,不仅在人际关系上有缺陷,而且也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
为此,专家建议,必须还孩子快乐天性,让孩子尽情享受玩的乐趣。
山西省儿童医院发育和行为儿科王惠梅主任认为,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对孩子的“投资”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进补”也要因人制宜。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以“孩子是否快乐”为宗旨。培养孩子,要根据他们的爱好,不可强其所难,让他们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学习成绩好不是惟一的目的,最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微笑着迎接每一天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