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惩罚很必要
在中学教政治的王老师无法忍受学生不守课堂纪律,一次上课时,因为学生吵吵闹闹,他就不写板书。第二节课时,王老师却写了满满一黑板的小测验题目。这一来,学生们被唬住了,再也不敢上课时吵吵闹闹了。
“我也是没办法,说了他们许多次,他们不听,所以就给了他们一点儿‘颜色’。”王老师很无奈。
“现在的学生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实在太皮了,必要的惩罚还是需要的。”陈老师忍不住对自己的学生摇起了头。
家长 越严格越好
“我看就应该对孩子严格,越严格越好。”张先生的态度十分坚决。他承认自己的脾气不大好,但强调“对孩子的一些恶习,如果不打,不让他感到痛,他是记不住的,也改不了的。”
程琪是名军人父亲,他认为现在都在讲“快乐教育”,老是去夸奖孩子。“越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对错,而不是自己去判断。”他认为在表扬的同时,对孩子犯的错要坚决惩处。
“如果女儿总是听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那么,她步入社会后发现自己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优秀,很可能会有更多的失望。”身为家长的强晓芸老师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对孩子还是应当严格一些,让她学会坦然面对批评与惩罚。”强老师希望通过一定的惩罚,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任。
学生 很容易逆反
一群中学生谈了自己对“惩罚”的看法,“大人们以为打几下、罚罚站或者重复抄题目能起到什么作用吗?”他们对这种惩罚手段很不以为然。
外表斯文的小宋却有一颗叛逆的心,他说:“每次爸爸打我,我嘴上认错,心里却更不服。”尽管有时他认为爸爸是对的,但只要爸爸是用耳光来讲道理,他就偏不改正。
“我们认为,一旦老师采用惩罚性的手段来对付我们,就说明他(她)黔驴技穷了。”
错误方法事倍功半
张女士承认儿子调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却不赞同班主任老师的惩罚办法。“她让我儿子坐在全班最前面,也就是讲台边上。”这个特殊位子让儿子很难堪。张女士给老师打过电话,希望老师换个“体面”的方法惩罚儿子。可年轻的女老师却说,只剩下这么一招对付你的儿子了。
有的老师的惩罚教育让家长无法接受:安排座位,“差生”坐后边;提问,只抽学习成绩好的,学习差的举手也不给机会;扭曲劳动的积极意义,经常把打扫卫生之类的事作为惩罚。
其实,并不是惩罚教育不好,而是一些老师或者家长用错了方法。不当的处罚方式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必须掌握正确的惩罚手段。
适度惩罚不伤自尊
如何正确使用惩罚手段?联合国不久前在多国教师和学生中开展的一项调查:
总是迟到的兄弟俩又晚了,理由是家里的车爆了胎。事后,老师却发现孩子撒谎了。应该如何处置这两个孩子?中国老师回答,写检查,通知家长;巴西老师提出,禁止他们踢足球;以色列老师出了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