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小女孩看着一名中年男子离去的背影,独自在路口哭泣,半小时后那男子又现身,拍拍小女孩的脑袋,她就立刻恢复了平静。其实,那男子是女孩的父亲,女儿的学习态度让他头痛,他“闪开”是为吓唬女儿,他“重现”是觉得女儿受到了教训。
近日晚上6时左右,白小姐途经江浦路时,看见在江浦路和中山北二路的交叉口处,一名中年男子骑在自行车上和一个小女孩在说话,这名中年男子脸色阴沉,口气生硬,小女孩一直在抽泣。几句话后,那中年男子便骑自行车离开,小女孩眼巴巴地看着男子离去的背影,越发哭得厉害。
白小姐看那小女孩长得又瘦又小,手里还抱着一塑料袋的衣服,心生怜悯。她上前问小女孩,那骑车男子是谁,你怎么会站在这里哭。
“他是我爸爸,他骑车把我带到这里,他不要我了。”小女孩边抹眼泪边说道。小女孩告诉白小姐,她在本市一所小学读书,现在和爸爸住在一起,就住
在控江路上的一个小区里,她的妈妈在四川老家。
白小姐听后想送小女孩回家,可她执意不肯,坚持说要等爸爸。这时,天色已暗,白小姐担心小姑娘一个人站在路口不安全,就干脆站在一边陪她。
半小时过去了,白小姐正犹豫是否需要拨打110向警方求助时,男子出现了,那男子走到小姑娘身边后,轻轻地在小姑娘头上拍了拍,小姑娘马上不哭了。
“你怎么能把孩子一个人丢在这里呢?”面对白小姐的质问,这名中年男人说,他这样只是为了“吓唬”她。他来上海闯荡好几年了,现在自己开了家小店,平时很忙,小女孩现在读小学,但是一直不用心好好读书,屡教不改。见孩子这么不听话,他就想到了这方法“教育”她。其实,他刚才一直没走开,就在马路拐角处站着看女儿。从现在的情形看,应该起作用了。
白小姐告诉记者,男子看上去通情达理,还感谢她照看孩子,可看着小女孩哭泣的情形,白小姐开始怀疑此种教育正确与否。
心理专家:惯例还是突发
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的王怀齐老师表示,如果小女孩的父亲一直对她比较严厉,遇事对她“置之不理”,那么父亲此举对小女孩而言,可能就算是司空见惯,成了她与父亲之间特殊的交流的方式;如果这位父亲平时不是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次将小女孩“搁”在一边,那么小女孩一时不能理解父亲的惩罚方式,而是会突然觉得自己“没人要了”,可能会因此自信心减弱。
王老师还告诉记者,惩戒性的教育,在东方家庭较为明显,为此他写过一篇文章,题为“虎父出犬子”,即严厉的家庭教育,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两种较为极端的方式:不断进取来掩饰自卑感,这类孩子可能会很优秀,但骨子里仍有自卑感;另一类孩子则会自暴自弃,甚至其中的一部分人成为“滞家青年”,根本无法面对外面的世界。
孩子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肯定,渴望被接纳,处于“高自尊”心理状态。若他们得到负面的教育,则容易产生对抗心理。对孩子还是应以正面评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