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就快到了,在接受孩子们祝福的同时,你一定想要做一位更好的妈妈吧。可你知道在孩子们心目中,哪类型的妈妈最不受欢迎吗?记者通过一周的采访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感受不同。学龄前的小孩大多不喜欢“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的妈妈,其次是“经常布置作业”、总爱问“跟谁最亲”的妈妈。而对小学生而言,唠叨的妈妈最让他们反感,其次是说话不算数、不注重自身形象等类型的妈妈。
“这不行,那不准”妈妈
特点:对孩子过于保护,生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这也不让碰,那也不能动。
不受欢迎的原因:孩子天生喜欢“探险”,而且他们正是在运用口、手、眼对世界的摸索过程中成长的。这也不行,那也不准会让孩子感觉很受挫,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发言:“我觉得没劲透了”
臻臻(第八幼儿园大班):我一放学妈妈就来接我,我想玩一会儿滑梯,妈妈就说:“不行,天晚了会着凉!”可是小朋友都还在玩呀。我回家爷爷削苹果给我吃,我也想削削看,妈妈就说:“不准动!会割到手!”我想跟奶奶去买菜,妈妈又说:“菜市场很脏,不能去!”反正妈妈喜欢整天把我关在家里,不让我跟小朋友玩。还有,家里的很多东西也不让我碰,我觉得没劲透了。
嘉宾点评: 这类型的妈妈过于溺爱孩子,总认为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其实这会给孩子造成“世界处处是危险”的错觉,因此形成两种极端性格,要么极度自闭懦弱,要么胆大叛逆,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压制儿童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嘉宾建议: 勇于放手。老话说:“爱子有度,教子有方。”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温室里。妈妈首先要勇于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但并不是放任自流,鼓励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并且在旁监护,让孩子在尽可能大的活动范围内体验自由,认识世界。
望子成龙妈妈
特点:总对孩子不满意,对孩子很苛刻,希望孩子钢琴、电脑、美术、英语通通搞得定,恨不得孩子是个全能的天才。
不受欢迎的原因:对孩子过于严厉,期望值太高,会使孩子经常担心因实现不了妈妈的愿望而受罚,心理上总是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
孩子发言: “我觉得很累”
凯凯(汉伟幼儿园中班):妈妈总是叫我学这学那,双休日要上好几样兴趣班,周六早上学阶梯英语,下午学钢琴,周日早上学画图,下午还要练象棋,我都没时间玩。妈妈却说:“学象棋就是在玩嘛。”我觉得很累,我就想痛痛快快地出去玩。
嘉宾点评: 这类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的成长要符合科学,不能急功近利,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爱好、发展潜力量力而行,否则孩子一旦承受不了压力就可能走向极端。
嘉宾建议: 适当减压。这类妈妈首先要给自己解压,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所有物,树立先成人,再成才的观念,并接受多元化的成功模式,学会另辟蹊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妈妈应该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淡化孩子身上的压力,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满足感。
“跟谁最亲”妈妈
特点:这类妈妈由于工作太忙,把孩子托付给保姆或老人,但又生怕孩子因此疏远自己,所以会时不时问孩子“你最爱谁?”或是“你跟谁最亲?”一旦答案不满意就不高兴。
不受欢迎的原因:越小的孩子对身边的人越依恋,他会很直观地体会亲疏,如果妈妈不常与孩子在一起却又强求孩子心里只有妈妈,孩子反而会更加排斥妈妈。
孩子发言:“我就喜欢柯姨婆”
赞赞(嘉裕英语幼儿园大班):我就喜欢柯姨婆(保姆),她最疼我。每天送我上学,给我做很多好吃的。我不喜欢妈妈,因为她在深圳工作,总是见不着人影。可如果我说最喜欢柯姨婆,她就会生气。有一次妈妈带我去麦当劳,我留了一块鸡肉给柯姨婆,妈妈就很不高兴,说她不要我了。可我就是喜欢柯姨婆嘛,我又不想撒谎。还有,妈妈回来时就不让我跟柯姨婆睡,她说:“柯姨婆的被子臭死了!”妈妈还说要把柯姨婆换掉,我不开心。
嘉宾点评: 这类妈妈与孩子疏远有客观原因,但是她们不懂得采用其他方式来弥补与孩子情感交流的欠缺,却一味想要占有孩子的感情。这样会弄得孩子没有安全感,变得胆小、怕黑。
嘉宾建议: 加强亲子互动。再尽心尽力的保姆或老人都无法替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妈妈不必过于担心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更不应只看重争夺孩子的“情感权”,而应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亲子关系。妈妈再忙,每天也要保证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本能地产生与母亲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