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着汤圆的甜蜜,申城160余万中小学生今晨踏上了新的求学征程。这几天“减负”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初三和高三学子更是对“考试学期”的来临有着或多或少的紧张情绪。
“新学期,不仅社会各界要创造减负环境,学生自己也要学会主动减压”,在被问及新学期计划时,不少校长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如果你是一名学生,不妨一起找找:自己身上这些宝贝备齐了吗?
减压工具1 学习能力
拨款10万元,设立学生“探究型课程成果奖励基金”,这是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新学期做的第一件事。在他看来,教育部门除了要为孩子卸下身上重担,更应助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抗压”。
每一个课题得由班级推选,还得在一场由相关指导教师和“两院院士”校友主持的专场“课题发布会”中通过权威考察,方可得到相应奖励基金。开题前,是闭门造车还是全面了解相关领域后提出创造性意见;研究过程中,是单打独斗还是主动寻求“智力外援”;撰写报告,是随性而为还是严守规范……张志敏告诉记者,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过程性”的内容比单纯的结果更重要。
减压工具2 潜藏兴趣
“这学期,我们的选修课又多了!”这几乎成了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不少学校一添就是十几门。瞧,格致中学的同学们既能在“环球课堂”模拟跨国企业运作,又可在“经典哲学”中感受人文遐思。选修课从63门增加到73门,学生学业繁忙,但市北中学的老师们仍鼓励学生“动起来”,在合唱、排球等传统强项上又新增了一系列文体类选修课。
对此,市北中学校长助理刘爱国感触颇深:“我们有不少文艺特长生入校时成绩并不理想,却从兴趣爱好中发现了自己的潜力,进步得很快!”
减压工具3 社会责任
每次开学典礼,大同中学校长杨明华都喜欢通过解读新闻热点来和学生取得共鸣,今天,他引用的是2005年“感动中国”的11件事。
“减负不是少做几道题,不是让学生逃避压力,它的实质是要让学生成才,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杨明华告诉记者,寒假期间,学校刚与市档案馆和市隧道科技馆签约,为该校再增加2个校外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基地。他相信,在关注生活的目光中,孩子们会发现自己今天的勤勉,可以为生命、生活创造出更多价值。
减压工具4 内心激情
以往都是自己上台讲话,可今天上午,向明中学校长许建苗却笑着听团委和学生会的小干部们说出新学期畅想。
“经常听到有同学抱怨压力大,但是,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压力并不是时刻存在着的,关键在于心态”,校学生会主席柳成荫是个很有想法的男生,已经和“同事”们一起设计出“激情唤醒方案”,不少灵感就来自上学期他们自己编撰的《超女热前的冷思考》这一校园读本。“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艺术节上‘海选’作品,让每个同学投入到活动中来”。有浓厚的兴趣、明确的目标,做其他事情也会更高效、更有动力!而最关键的是营造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减压工具5 互助友谊
对爸爸妈妈们来说,班级学习小组的形式可能并不陌生,可对威海路第三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这还是件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