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一个戒除网瘾专家教育手记 点击次数:2.1万

贾容韬 父亲,1955年8月生,河南省洛宁县人。高级工程师。家庭教育专家,“戒除网瘾”专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后成为专业家庭教育工作者。数年来,一直致力于家长素质提高和孩子潜能开发方面的研究,成功挽救了数百名“网瘾少年”。现为河南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河南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合著有《感动孩子》《中国家长的误区》等书。在全国各地作家教报告数百场。

雷竹琴 母亲,1960年6月生,河南省洛宁县人。曾任小学教师。二十多年来积极支持丈夫工作,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以浓浓的母爱滋润着孩子和家庭的成长。

贾 蕾 女儿,1985年9月生。中学阶段曾两次被评为洛阳市三好学生。2003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

贾 毅 儿子,1987年5月生。曾一度成为“网瘾少年”,后在父亲的教育帮助下成功转变。2004年被评为洛阳市三好学生。2005年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者按:从一个一度陷于家庭危机的父亲到国内知名的“戒除网瘾”专家,贾容韬老师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让自己沉迷于网络的儿子走出虚拟世界,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还让数百名“网瘾少年”成功“脱瘾”,乃至成为好学上进的学生。纵观贾老师这些年在家庭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以下几点令人印象尤其深刻。

首先,作为一个曾经陷入危机的父亲,在经过痛定思痛的反思之后,贾老师并没有像不少家长所做的那样,遇到问题就一推三六九,自己躲得远远的,或者就是向学校老师求助,试图让他人救自己和孩子于水火;而是大量研读教育书籍,力图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

其实,每个孩子情况都是不同的,在教育上,从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要在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寻找到适合孩子的具体方法。为此,贾老师的“与其求教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的理念,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因此,广大家长在学习贾老师的教育经验时,最要紧的是要掌握贾老师的这一教育理念。如果撇开这一理念而全盘照抄其具体方法,则是本末倒置了。

其次,贾老师非常重视亲子交流,甚至为此写出了数百万字的“亲子教案”,每次交流前都认真“备课”。

在亲子交流这个方面,过去的家长是做得很不够的,他们在孩子面前以权威自居,孩子只能被动地充当倾听者和接受者的角色。现在的家长虽然好一些,但亲子交流往往流于形式,而不重视交流的内容,基本上是想到什么说什么,遇到什么交流什么。结果看似交流不少,但亲子之间仍然缺少真正的了解和理解,教育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与这些家长不同的是,贾老师把亲子交流当成教学一样认真对待,不但把每次要交流的内容都形诸文字,并且用心备课,这样就确保了交流不会流于空泛,从而也保证了每一次交流都是一堂生动有效的教育课。

第三,贾老师既重视家庭教育,又充分认识到学校老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他重视与老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密切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并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对待学校老师的态度上,当前有两种不好的现象:一种是完全放弃家庭教育,全面依赖于学校老师。这种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看似对老师极为信任,其实是在推卸自身的教育责任;另一种是偏执于家庭教育,只看到学校教育欠缺的一面,看不到学校教育优势的一面,从而对学校老师缺乏应有的信任。这两种做法对孩子在现实社会中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最现实、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重视家庭教育的主力军作用,又不忽视学校教育强大的支援力量,密切家校关系,这样就可以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的最优化,从而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

另外,鉴于自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有一段时间贾老师选择了陪读。对于家长的陪读行为,社会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起码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负责任。一个家长能放弃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培养教育中,这样的勇气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陪读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陪读,这就值得商榷了。而贾老师之所以选择陪读,是因为孩子身上出现了较多问题,如果再不痛下决心加以全面整治,孩子将会前途叵测。在这种情况下,陪读显然就很有必要了。

最后要强调的是,作为家长,即使曾经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许多失误,导致孩子产生许多问题,也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只要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有两个孩子,女儿贾蕾2003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基地班,现任经济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长。儿子贾毅在我的耐心教育和循循善诱下,勇敢地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走了出来,学习成绩逐渐上升,2005年被全国重点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

在培养两个孩子的同时,我开始帮助周围的家长和孩子。我以一个曾经走过家教弯路的父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去。我到处奔走呼号,呼吁家长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家教观念,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孩子们确立理想和信念。数年来,我帮助过上千个家庭,义务为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作报告200场以上,向学校、学生捐赠书刊价值3万余元。

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家长面对已出现问题的孩子不是积极想办法自救,而是到处寻找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寄希望于别人。有的家长这样说:自己知识有限,教育孩子无能为力,把孩子交给别人教育,自己多付点钱都可以。还有一位家长对我说:“贾老师,我把我的全部收入都给你,你帮我教育孩子。”表面看这类家长是重视孩子的教育,其实是在推卸责任。

我的亲身经历证明,在教育上,家长与其求救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家庭教育的内行。家长和孩子接触最多,对孩子最了解,影响也最大,拥有一笔最大的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只要家长善于总结,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能成为合格家长甚至家庭教育专家。

鉴于我在家庭教育实践及推广方面所做的工作,2003年,我被评为洛阳市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同年被聘请为洛阳市学习心理研究会研究员;2004年被评为洛宁县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4月被吸收为河南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关心下一代报》《洛阳晚报》《洛阳广播电视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曾对我进行采访报道。2005年6月,我应邀到中国青少年网络中心,为北京市家长俱乐部作报告。2005年8月,我和陶宏开、陈刚、应力、王开敏等专家教授作为指导老师,一起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亲子互动,素质教育夏令营”……

造成我痛苦和烦恼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正是我自己素质不高、作茧自缚,才把一个好端端的家搞得鸡犬不宁,同时也把自己推进了痛苦的深渊。

我为什么会走上家庭教育这条路呢?这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那时,我表兄有个儿子,在小学、初中阶段一直表现很好,曾两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然而由于疏忽了家庭教育,孩子从追求享受到和不三不四的孩子接触,不仅抽烟、喝酒,还沾染上了毒品。后因抢劫罪被逮捕,判刑后在少管所又因重新犯罪被加刑。表嫂受不了接二连三的打击,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因精神崩溃而自杀。表兄也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表兄一家因家庭教育失败而导致家破人亡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

那时我的家庭也遇到了危机,夫妻由因家庭琐事经常争吵发展到长期背靠背,家里常常阴云密布、硝烟不断。那时我的心境很糟糕,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我和爱人都感到非常痛苦,并曾考虑过离婚,民政局和法院我们都曾光顾过。

在这种剑拔弩张的家庭环境里,两个孩子的性格变得自卑、内向、冷漠、偏执。儿子天天玩电子游戏,后发展到玩网络游戏,并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有了接触,还参与了聚众斗殴,学业也濒临荒废。

有一次我和爱人又发生口角,儿子在劝解无效后,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两天后我们从网吧把儿子找回来,儿子怒气未消:“你们经常吵架,我的性格已受到了严重影响。我性格不开朗,对别人妒忌、猜疑,都是你们造成的。看你们能吵到什么时候!”孩子的一番话使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表兄家的经历和自己面临的困境让我陷入了深思:快乐和幸福为什么与我无缘?痛苦和烦恼为什么时时困扰着我?是什么让我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不能自拔?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出问题?如果这样下去,家庭解体不可避免,培养孩子失败已成定局,类似表兄家的悲剧也可能在我们家重演……

在迷茫和困惑中,我走进了书店。《荒漠甘泉》《瓦尔登湖》等书为我解开了谜团,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造成我痛苦和烦恼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正是我自己素质不高、作茧自缚,才把一个好端端的家搞得鸡犬不宁,同时也把自己推进了痛苦的深渊。看来,只有提高自身素质,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思路理清后,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为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范自己的言行,粗话、刺激家人的话不说。为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在床头写了一句话:“愤怒过后是后悔!”以时刻警示自己。一个人要改变自己,要完全控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绪确实很难,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我坚信,“秉性难移”不等于不可移,只要努力修炼自己,就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不良情绪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现在的我心态很好,基本上不会发脾气。 

二、试着去理解妻子,每天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她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我经常这样想:爱人把终身都托付给了我,这是对我多大的信任啊!她的一些缺点我就不能包容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她怎么就不能有缺点呢?何况她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人。我时常牢记这样一句话:有多大的度量,就有多大的福分。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长处,只要你用心去发现。我刚开始学着赞美妻子时,不仅自己感到别扭,她也感到不自在,因为以前我总是寻找她身上的缺点,专挑她的毛病,从来没有赞美过她,肯定过她。不过天天赞美,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我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每天坚持赞美你的配偶一句话,爱情迸发出的力量将会令你大吃一惊!

三、培养良好习惯。我一直不吸烟、不酗酒、不打麻将,现在除了继续保持这些习惯外,我还利用业余时间打打乒乓球,练练太极拳,并把读书学习当做每天的必修课。我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成功学方面的书籍。我业余时间大多泡在书店里,新出版的家教类书籍我必定买回来。数年来,我大约读了400余本家庭教育类图书,力争以扎实的理论功底来指导自己的家教实践。

四、数年来,我坚持写读书笔记和亲子教案。为了提高交流的效果,每次我和孩子谈话前,都要“备课”写教案,然后再从大量的教案中锤炼出几句话。由于准备充分,有的放矢,和孩子沟通起来往往得心应手,两个孩子的成长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至今我写的亲子教案累积有数百万字。

五、勤跑学校,多与老师交流。由于我认识到了孩子是家庭中最大的财富,培养孩子是家庭中最大的事情,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我经常到学校和老师交流。在孩子上过的几所学校里,绝对没有哪一位家长比我往学校去的次数多,也绝对没有哪一位家长比我跟老师的交流多。我还经常和孩子的同学交流,并和一些同学交上了朋友,孩子班上的所有同学我都能叫出名字。由于经常与孩子的老师和同学交流,我逐渐认识和掌握了一些教育规律,因而牢牢地把握住了家庭教育的主动权。

我还是我,但是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有着截然不同的心态。以前的我非常苦恼,常常想:我真倒霉!我前世作了什么孽,世界上最不讲理的女人叫我碰着了!我怎么养了这样两个不争气的孩子?甚至觉得人生好无聊、好无味,有时还产生轻生的念头。通过学习,我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高了,观念转变了,一切变得海阔天空起来。

在我的影响下,妻子身上美好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变得温柔可人,通情达理,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孩子在家里再也没有压抑感了,两个孩子在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亲子关系其乐融融。

现在,我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真幸运!上帝对我最偏爱,让世界上最优秀的女人降临到了我家,又把一双可爱的小天使赐予了我,让我有永远享受不完的人间亲情和天伦之乐。今生无悔,今生足矣!

你们现在不为孩子操心,将来就有你们操不完的心,甚至叫你们死不瞑目。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替补队员”,失败了就意味着全军覆没……

我自身的转变所带来的家庭及孩子的变化,让我深深体会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问题孩子是问题家长的产物。孩子身上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家长的素质出了问题,是家长不教育或者不会教育的结果。

以前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孩子一上学,就对教育放手不管了,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现在看来,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个学校有成百上千学生,一个班级也有好几十人,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付出过多的关爱,更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了如指掌,因此不可能恰如其分地因材施教。再者,多数学校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孩子的品格培养和做人教育往往比较薄弱。

另外,在大多数学校,老师抓的是成绩中上等的学生。这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抓起来比较省劲,容易出成绩,能给学校争光,老师把精力投入到他们身上是很自然的事。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老师最头疼的,这些学生一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常打折扣,往往还是课堂上的不安定分子,老师肯定不喜欢。

这些“困难生”抓起来非常不容易,非要老师付出大量的爱心、耐心和精力不可。然而老师也有难处,每天上好几节课,要备课,要改作业,还要管理好那么多学生,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投入过多的关注,付出过多的精力。所以这些“困难生”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他们既然对学习不感兴趣,就要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做,比如早恋、上网、追星等,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在我们周围,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教育的硬件方面舍得投入,给孩子择校多花一两万眉头都不皱一下,请老师吃饭甚至给老师送红包也毫不吝啬。他们认为,自己多赚点钱给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再给老师一点好处,让老师为孩子多操点心,这就算尽到家长的教育责任了。自己对教育是外行,把孩子交给老师,孩子的教育就有了保证,而自己的事业也没耽误,这不是一举两得吗?然而事实证明,那些被送到所谓好学校后家长就不管不问的孩子,往往学业荒废,成为“问题孩子”,家长钱没少花,到头来收获的却是苦果。

我认识一对父母,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个体商户。父亲平时上班较忙,下班后不是忙于应酬,就是打麻将。母亲是事业型女性,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生意上,晚上回家更晚。在这种情况下,正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成了“钥匙儿童”,有时放学后干脆在街上流浪。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孩子的成绩一塌糊涂,各科均在二三十分,家长会上几次被亮出“黄牌”。另外孩子还经常说谎,粗话、脏话不离口。但这一切都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对父母听了我的家庭教育讲座,受到很大震动。讲座结束后,他们找我咨询,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把事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无可非议;但把培养孩子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那就大错特错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长麻将打得再好,社交能力再强,事业再成功,孩子教育不好就是最大的失败。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你们不管不问,他怎么能不出问题呢?将来即使孩子没有违法犯罪,但他没有知识,素质很差,不良习惯很多,没有一点竞争力,就会成为家庭的负担、社会的包袱。他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还能赡养你们吗?还会孝顺你们吗?不惹你们生气就是造化了。你们现在不为孩子操心,将来就有你们操不完的心,甚至叫你们死不瞑目。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替补队员’,失败了就意味着全军覆没……”

这对父母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没有想那么远,更没有想到问题的严重性。父亲问:“贾老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我说:“父母的素质决定孩子的命运,问题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父母身上。也许你们意识不到,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你们如果真想改变孩子,首先要努力改变自己……”

从我所掌握的情况看,很多孩子出问题往往不是由于学校的原因,而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如果说学校老师更多地承担着知识教育的角色,那么家长则主要承担孩子做人教育和品格培养的角色。做人教育和品格培养主要靠身教而不是言传,而不少家长自身做人就有很多问题,自身的品格就存在很多缺陷,又怎么能培养出素质好的孩子呢?要知道,一个道德卑下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孩子,一个得过且过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志气恢宏的孩子,一个自卑懦弱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自信坚强的孩子……

无数事实证明,优秀孩子出自优秀家长之手,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相当一部分家长是“叶公”式的人物,他们谈起教育孩子慷慨激昂,但一接触到实际,特别是发现孩子的许多问题根子出在自己身上,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他们就犯难了。

正因为问题孩子是问题家长的产物,所以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就是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长的“执政能力”。

从我所接触的家长看,没有哪个家长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没有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真正能踏下心扎扎实实进行家庭教育实践的只是少数。相当一部分家长是“叶公”式的人物,他们谈起教育孩子慷慨激昂,但一接触到实际,特别是发现孩子的许多问题根子出在自己身上,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他们就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