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42岁母亲化名上网 三天两夜聊回网恋儿子 点击次数:5.37万

面对深陷网恋、离家上网的16岁儿子,河南省信阳市42岁的的韩女士用最快速度学会了"QQ",化名和儿子在QQ上"狂聊"三天两夜,终于将儿子找回。一个"网瘾少年"被唤醒了,因为他碰上了一个有爱心,又用非常方式补上了"沟通"这一课的妈妈,而其他那些沉溺网络中不能自拔的孩子们,会这么幸运吗?  

儿子撒谎逃学为上网聊天 

今年9月10日,韩女士接到儿子小刚(化名)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的电话,问家里的事是否处理完了,并说孩子请假说他爷爷去世了。当时,韩女士的大脑一片空白:"小刚的爷爷4年前就去世了,这孩子为什么要撒谎?" 

小刚是信阳市某中学初三学生,按照学校规定,初三学生必须住校,每周只能回家一次。小刚撒谎请假前的那个周末,他还从家里带走了260元钱,说是要买复读机。 

随后,在家长和老师的再三追问下,一个知情的同学终于开口:"他这几天都在网吧上网。"但具体在哪个网吧,同学们都说不知道。 

从同学那里得到小刚的QQ号码之后,韩女士决定去网上找回儿子。"平时在电脑上打打字还可以,但我压根儿就不知道QQ聊天是怎么回事儿。"韩女士说,为了搞清儿子撒谎逃学之谜,心急如焚的她决定立即学习QQ聊天。在弟弟的帮助下,她申请了一个QQ号码,并很快学会了QQ聊天。 

9月11日上午,韩女士开始在QQ上请求儿子加自己为好友。第一次,她以"三只筷子"的男孩网名让昵称为"带你去看海"的儿子加为好友。不一会儿,拒绝加为好友的消息传了过来:"有病吗?我不和同性聊天。"当时看到这样一行字,韩女士眼泪立即就流出来了:这孩子现在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啊?

以大姐姐身份与儿子"狂聊"三天两夜 

为了能顺利加儿子为QQ好友,9月11日下午,韩女士又重新取了一个很女性化的网名"天使伊人",再次请求"带你去看海"加为好友。这次,依然遭到儿子的拒绝:"对不起,我心里已经有人了。"韩女士看后既伤心又担心。 

第三次申请加儿子为好友时,她在添加好友的验证消息上写上"相识是缘分,请打开你的心扉吧,朋友。"消息发出几分钟后,"带你去看海"终于通过了"天使伊人"的验证,两人加为QQ好友。 

通过QQ聊天,韩女士知道儿子在网上有了一个叫"雨儿"的"恋人",是湖南湘潭的,他们从暑假开始网恋。这一段时间,还准备相约见面,正在为是他去湘潭还是让"雨儿"来信阳犯愁。 

"我在网上的年龄是20岁,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和儿子聊天。"韩女士说,从9月11日下午起,她与儿子开始了长达三天两夜的QQ聊天。其间,韩女士得知小刚是为了网恋才欺骗老师、逃课上网的,现在知道事态严重不敢回家,他平时上课时候睁眼闭眼脑子里都是"雨儿"跳跃的头像……  

"小刚在网上说,他身上的300元钱现在已经快用完了,晚上困了就在网吧的桌子上趴一会儿,饿了就要份盒饭吃……"知道这一切后,韩女士又气又心疼孩子,为了唤醒儿子,她还有意编造一些谎话,说自己以前也有过网恋,到头来一切都是虚幻的骗局,目的是想让儿子清醒一些。 

在9月13日晚9时的聊天中,韩女士与小刚聊起了童年。小刚说小时候父母对他都很好,在家里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还给他买飞机模型、送他去少年军校夏令营等。小刚开始慢慢地意识到,现在逃学上网对不起父母。趁儿子动情之机,韩女士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儿子在震惊之余,终于同意了走出网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刚在网上消失后,那位远在湖南的女网友"雨儿"极度不安,9月15日下午只身一人赶来信阳见自己的网上"恋人"。韩女士又以一个母亲的良言劝导,和自己"扮演"网友找回儿子的良苦用心,打动了了这位20岁的女孩,把她送上了回家的火车。

亡羊补牢,不如设好"第一道防线"

说起儿子痴迷上网聊天、网恋再到被自己找回的经历,韩女士欣慰中仍很痛心:"尽管现在已唤醒了儿子,但我觉得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已不再那样单纯。"  

因学生沉溺上网、网恋而荒废学业甚至酿出悲剧的事情,在我们周围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原是河南省洛宁县二轻局的干部,后来专门义务帮助孩子们戒除网瘾的贾容韬,谈起这几年见到的一些"网瘾少年"仍感触目惊心:"有的孩子陷入网络世界太深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都不关心,甚至连饭都懒得吃。有的孩子瘦得皮包骨头,目光呆滞,我和他说了很长时间话,他就是不理我。" 

贾容韬认为,孩子染上网瘾,其实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的一种反应,它是教育失败衍生出来的产物。除了社会将网吧管理的措施真正落实以外,作为孩子面对最多的家庭环境,平常如何设好"第一道防线"十分关键。不能总依靠一个母亲在出了事后,用"非常方式"去亡羊补牢。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与心理卫生学博士张瑞岭也认为,治疗孩子网络成瘾症,家长的配合很关键,但戒网瘾这个"网"要慢慢收,应该采取疏导的办法,尽量避免形成对立。因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永远离开网络是不现实的。在治疗上应逐步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断绝其特定的网络成瘾行为(如游戏成瘾),而保留或者培养其网络非成瘾行为(如查些学习资料、浏览新闻等)。 

贾容韬在调查中发现,知识水平高、自己也懂得网络知识的家长,往往能指导孩子正确上网,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一般不会有网瘾;相反,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对电脑、网络一无所知的家庭,孩子染上网瘾的比例较大。他因此呼吁,为了帮助孩子防止或摆脱网瘾症,家长也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做到真正彻底地和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是互联网时代的孩子,家长还是老一代的家长,这怎么能行?" 贾容韬说,"家长们与其求教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他为家长们开列了三个防治孩子网瘾症的"药方":家长自己赶紧补好网络知识这一课,平常用孩子接受的方式和孩子搞好沟通;列出具体的计划,帮助孩子改变环境,鼓励孩子和现实生活多接触,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转移孩子陷入虚拟世界的视线;鼓励孩子培养新的兴趣点,让孩子逐渐淡忘网络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