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不听话,甚至屡教不改,此时父母怎么办呢?放任孩子就等于放弃了父母的责任。批评他又不听,怎么办呢?对此,有关教育人士认为,父母批评孩子要讲究方法,这样易于孩子接受。
批评时转个弯
不要一遇到孩子犯什么错误,家长就板起脸来批评,这样孩子在紧张的情况下什么也听不进去,就知道害怕了。著名教授曾仕强在做关于亲子关系的讲座时谈到,父母批评孩子要讲究策略,不要跟孩子斗“力”,要斗智。比如孩子小时候看到他在墙上乱画,就对孩子说:你画的很好,拿给祖父看吧。孩子一听很高兴地说画到墙上怎么拿呀,于是在纸上又画了一幅。此时,小孩子明白了画到墙壁上不能拿走,是不好的,于是家长趁热打铁让孩子擦掉了墙壁上的画。曾教授说,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有效、有价值,孩子在开心状态下更易于接受家长的意见。
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
很多家长不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批评孩子,而是随着自己的情绪走,自己高兴了,孩子做什么错事也不批评,自己不高兴了,看孩子做什么都不顺眼了。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看似很有威严,孩子表面上惧怕家长,可心里并不听话。因为父母管教孩子时,并没有把道理讲清楚,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这样孩子很难改正自己的毛病。
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总是错误不断,家长的话听不进去。对此,有关教育人士认为,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时,父母要提出警告。当提醒几次都没有效果时,也要适度给予孩子惩罚。这种惩罚可以是少玩1个小时的电脑,也可以是打扫三天房间等,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样孩子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需要指出的是,当家长发现孩子第一次犯错时,父母就要指出来,不要等到第二次犯错误时才去批评。这样孩子会想,我第一次那样做父母为什么没有批评呢?今天是因为他们情绪不好吗?所以批评孩子也要讲究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