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家长期待能改变伢儿零食消费习惯
三餐之外,你家孩子爱吃的各种食物和饮料,统称“零食”。从9月开始,零食将分级别推荐。水煮蛋、烤黄豆、地瓜等食品是“可经常食用”零食,而棉花糖、膨化食品、巧克力派等则被列入“限制食用”等级,每周最多吃一次……
据新华社日前报道,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中国营养学会联合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将于9月公布。该指南不仅将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予以推荐,而且届时还会公布食品每次摄入量的数据。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对于该消费指南的即将出台,杭州多数家长显然并不知情。与此同时,面对孩子“零食不离手”或“零食当饭吃”等现象,更多的家长表示“无奈”。零食到底能不能吃,该怎么吃,消费指南有话说
有的家长不许孩子进超市,怕孩子看到琳琅满目的零食忍不住嘴馋,而把身体吃坏了;有的家长则放任自由,孩子爱吃啥吃啥,会吃东西总比不肯吃东西好……当零食已越来越频繁地走入现代儿童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时候,有关零食能不能吃、到底该怎么吃的话题,就急迫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近日,卫生部首次披露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根据该指南,儿童应在不影响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时适度适量消费健康的零食,使身体良好发展。这是我国首部针对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出台的指南。
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把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三级,并针对3至17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提出指导意见。低脂、低盐、低糖类的水煮蛋、煮玉米、全麦面包、豆浆、黄瓜、纯鲜牛奶等,昂首迈入“可经常食用”的零食行列,高糖、高盐、高脂肪类的棉花糖、炸鸡块、膨化食品、巧克力派、方便面、冰淇淋等,则不可避免地跻身“限制食用”零食名单。预计该指南将于9月正式公布。
6成以上3至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
近50年前,中国曾有成千上万人“食不果腹”,而如今,人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各式各样的零食也堂而皇之地进入许多儿童的书包和家庭。哈佛大学研究中国社会和人类学的教授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