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中、高考备考冲刺阶段,不少父母看着孩子疲惫不堪的样子心疼不已,于是购买高档“补品”帮他们“补脑力、找状态”。
采访中有不少家长表示,其实他们并不了解“补品”究竟能起什么作用,既然别的孩子都在补,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亏着。
最近,哈尔滨市民曲女士忙着奔波于专卖店和商场之间购买各种“补品”:海参、鱼子酱、蛋白粉、维生素复合片和钙片。一算账,此番消费达到了1700多元。
曲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月工资不过千余元,值得她下此“血本”的到底是什么事呢?原来,曲女士16岁的女儿露露即将参加6月下旬的中考,为了让女儿保证营养全力以赴迎接考试,她下定决心不能让孩子输在“吃”上。
谈起买“补品”的初衷,曲女士颇有几分懊悔地告诉记者:“陪女儿补课的时候听别的家长议论给孩子吃什么‘补品’,我从来没想过给孩子买这些东西,听说别的孩子都在吃,我才恍然大悟。想想女儿每天累得抬不起头的样子,我又后悔又着急,马上行动起来。”
至于这些“补品”到底能起什么作用,曲女士并不十分清楚:“其实挺盲目的,可别的孩子都补,我们不买怕亏了女儿。如果这些‘补品’能让女儿养足精神,多背几道题,提高成绩,再贵也值得。”
据记者了解,不少父母怀着和曲女士一样的心情,既想为孩子顺利应考做些什么,又不知该怎么做,于是盲目跟风给孩子进行“大补”。
有关专家提醒,盲目进补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不仅容易造成孩子出现过敏、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还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