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从食物中摄入钙质不足,轻者会发生盗汗、易惊、烦躁不安,重者会影响骨骼、智力的发育。儿童在夏季晒太阳时间过长,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使骨骼加速钙化,但血钙大量沉淀于骨骼,会使经肠道吸收的钙质量相对不足,造成血钙下降,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此时如果儿童从食物中摄入的钙质不足,或不能及时补充钙质,极易导致低钙性惊厥症,出现双眼上翻、面肌颤动、肢体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下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补钙就是给孩子吃一些钙制剂就行了,殊不知在日常饮食中,在不经意间,不正确的膳食习惯会让孩子丢失大量的钙。
钙磷比例失衡是导致缺钙的元凶。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人们若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钙磷比例变为1∶10~20。这样,饮食中过多的磷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
人们补钙的时候,往往只注意补充维生素D,却不知道还要补充微量元素镁。当钙与镁的比例为2∶1时,最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补钙的同时应适当地补充镁。含镁较多的食物有:坚果(杏仁、腰果和花生等)、黄豆、瓜子(向日葵、南瓜子等)、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鲭鱼、小虾、龙虾等)。
那么,怎样饮食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呢?
维生素C可促进钙的吸收:将富含钙的食物与维生素C一起食用,或者每天饮用自己制作的脐橙、柚子、橘子、芦柑、柠檬等果汁,可以使钙的生物利用率增加12%,这主要是因为水果中的大量维生素C,可以使钙更好地被小肠吸收。
荤素均衡提高钙的利用率:例如鱼炖豆腐,鱼肉中含维生素D,豆腐含钙丰富,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使豆腐中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主食讲究谷豆类混食,不仅能使氨基酸互补达到最理想化,还能促进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