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少年,当他开始装扮自己,甚至奇装异服时,做父母的你,能接受多大的尺度挑战?如果想对他的衣着表示意见,该如何沟通表达你的观点,才不会伤了他爱美的自尊和亲子相处的关系呢?
读初三的小宇,妈妈发现他最近变得爱漂亮了,从起床到出门上课期间,总霸占着镜子不放,摆弄头发、摆各种Pose,把头发弄得像刺猬一样竖起来,一旦别人不小心挡住他的视线,还会口气不好地叫你走开,偶尔还会因为一言不合吵起来……这让妈妈很伤脑筋。
小宇也不再喜欢妈妈带他去剪头发,母子俩意见相左,让发型设计师很为难,妈妈除了感叹儿子不再是可爱的小萝卜头外,更担心他是不是变坏了……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装扮,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的现象,许多父母都不知所措。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校园已不是新闻。青春期孩子的特殊装扮,不外乎是想赶上潮流,证明“我敢你不敢”,其实是怪而非坏。青少年在外表上的标新立异,是寻找自我的过程。青春期特有的心理,使他们认同同伴,在乎同伴的穿着。除此之外,也可能与压力有关,借以舒缓课业压力。
通常,父母会忧心,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担心他们行为偏差,或有更出格的状况出现,也怕孩子崇尚名牌乱花钱,更担心他们的安全等等。
青春期年少轻狂,“只是怪,不是坏”,随意批判孩子的审美观点,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更不能过度放大问题。作为父母,平时要多留意一些流行信息,注意利用机会教育,如:跟孩子外出在地铁或路上,看到穿着低腰裤的人,跟孩子讨论:“你如何看待穿着暴露的女孩子?”““你认为这样好看吗?”“你喜欢这样穿吗?”引导孩子思考。家长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帮他们整理思绪,从而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毕竟,孩子唯有感觉到有必要,然后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