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突然发现,孩子的个头像雨后春笋般疯长,孩子床头的童话类书换成了武打言情类书了,孩子开始犟嘴了,以前挺乖的孩子变得脾气大了,在外惹事的时候多了,在镜子前停留的时间长了,对自己的穿着要求高了,对异性关注得多了……这时,我告诉你,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了,由顽皮的儿童时代进入了懵懂的少年时代。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青春期逐渐提前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大部分女孩在11岁、男孩在13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期,孩子们的身体在变、思想在变、观念在变,家长的教育方法也要变。如果孩子第一次给你讲少男少女的趣事,你冲着孩子大骂:“不去学好,成天关心那些事情,看你长大还有什么出息!”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以后再也不会和你说心里话。如果你循循善诱:“是吗?那他喜欢她什么呢?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来,然后进行引导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一句话,做孩子的朋友,是走进孩子心灵的钥匙。家长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说教,先要耐心地倾听,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跟孩子拉近距离。
青春期孩子早恋是越来越低龄化。上五年级的孩子,在同学之间就有公开叫“老公”、“老婆”的现象,当然,多数是“过家家”,闹着玩,家长也没有在意,如果家长不及时引导,很有可能玩出火来。女儿在上初三时就遇到有男孩约会,我发现后,把她叫到自己的小屋,微笑着说:“我发现你现在越来越漂亮,学习成绩又好,班干部工作做得很出色,而且性格也好,如果我是个男孩,我也会喜欢你。”女儿听懂了我的潜台词,立即辩解说:“是他叫我的,我们只谈学习。”我立即说:“谈学习以外的也正常,如果在你们这个年龄,对优秀的异性没有一点感觉,我还担心我的女儿不正常呢?”女儿看我这样和颜悦色,也就有耐心继续听我说教:“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种选择,第一:如果将来打算在本地发展,你现在就可以不读书了,到时扫扫地,看个门,等几年找个相当的人嫁了;第二,如果想到首府银川去发展,你得有一技之长,学到吃饭的本领,到时找个相当的人嫁了;第三,如果想到首都北京、甚至出国留学、就业,你必须上一所好大学,攻得一两个学位,到时找个相当的人嫁了。”女儿听后哈哈大笑,说:“我当然要找最后那个‘相当的人嫁了’”。我们俩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一致同意:不再和那个男孩约会,要为“好大学”而战。我乘胜追击:“现在你认为他挺优秀,等你到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甚至参加工作后,你才会发现,你过去的目光多么短浅,你过去的想法多么幼稚,天涯何处无芳草!”经过我如此点拨,女儿一直到高中都只和男同学建立正常的友情。
对早恋这个敏感的问题,家长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既不要谈及色变,也不要听之任之,它像洪水一样,只能疏不能堵。
青春期的另一个问题是网瘾成性、打架斗殴。这样的孩子大部分是由于家庭缺失爱。孩子得不到温暖,就要发泄怨愤,于是欺弱斗小,以打败对手为满足;孩子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赏识,找不到自信,就到虚拟的网络游戏里寻找刺激、过关斩将,成为英雄。我们的父母,只看到结果,没找到原因,结果粗暴干涉,毫无效果。我们有许多父母,平时以工作忙为借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关心不够,有的甚至不闻不问,让他“自由成长”,一旦考试成绩不好、出了问题才着急。特别是有些父亲,由于工作和社交的关系,应酬多,无暇顾及孩子,甚至一天跟孩子都很少说话,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我建议父母,再忙也要把孩子的成长放在第一位,一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至少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跟孩子说说话。孩子得不到父亲的关爱,会变得柔弱胆小,除非母亲有意识培养孩子刚强的性格。
把孩子培养成阳光少年,是我们每个家长的期望。可以试着让孩子和父母同时写份“检查”出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今后改正的措施和期限,通过父母和孩子相互监督,效果非常好。孩子把心中的委屈说出来,把心中的担忧写出来,心里就轻松了,没有了包袱,轻装上阵。同时把自己的措施写出来,努力也就有了方向。父母也会在重新学习和重新认识中,与孩子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