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少年痴迷于网游 “鏖战”七天七宿 精神卫生专家进行干预将其“治愈” 点击次数:2.88万

因痴迷网络游戏,14岁的初中学生新明(化名)曾在网吧连续“鏖战”7天7夜。1年多来,父母多次责骂甚至拳脚相加均没有收到效果,新明变本加厉,甚至荒废了学业。 

老师“恨铁不成钢”,父母也非常无奈,然而在精神卫生专家近半年的心理干预下,这个原本让人“失望”的孩子却不断好了起来……

新明(化名)今年初二,上网2年,有1年的上网成瘾史。

游戏主要是过关、升级、打装备。新明表示,每次打到好装备他就会兴奋好长时间。谈及游戏,新明总是滔滔不绝。

新明表示,他是初一年级一次考试没考好受到老师和父母责骂才去上网的,再后来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经常逃学去上网。

新明的父亲是个船员,经常几个月才回家一趟。每次回来,父亲了解了新明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后,唯一沟通的方式就是打骂,以致新明后来呆在网吧里7天7夜。

面对着孩子天天逃学去上网的现状,无奈的父母在去年10月8日带着新明找到了辽宁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专家、大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主任孙月吉。

孙月吉表示,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对网络成瘾,国外心理学家曾提出八项诊断标准:是否觉得上网已占据了你的身心?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等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是否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如果有其中4项或4项以上的表现,且持续一年以上,专家就可诊断是“网瘾综合征”。

根据这一标准,孙月吉对新明进行了一番问诊:上述的八个标准他满足了七个。根据长期依赖的程度及症状表现,新明被诊断为重度网络成瘾。

去年10月10日,治疗在友好的氛围中开始了……

“你常玩的游戏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很好玩?”孙月吉问。

“《XXXX》,里面分为好多种族,可担任不同的角色,游戏中有很多任务,杀死些怪物能升级,还能获得些钱和装备……”谈及游戏,新明变得滔滔不绝。

“有经常和你一起打游戏的人吗?”孙月吉插话问道。

新明称,和他一起打游戏的还有两个同学,其中一个已被学校开除,还有一个人是单亲家庭。

“那你觉得你和他们一样吗?”新明选择了沉默。

“游戏中的钱能拿到现实中来花吗?”孙月吉紧接着追问道。经过两分多钟的沉默后,新明称不能。

你知道长此下去的后果吗?新明点了点头。那你想改变吗?新明又点了点头。

孙月吉表示,心理疾病的治疗上比较特殊,心理干预时主要还是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对于网络成瘾者,首先要让他认识到痴迷网络的后果,让其从心理上对网络产生抵触情绪。另外,还要让他认清自己所处群体中其他人的情况,让他对其他痴迷者产生瞧不起的心理,让他从那个圈子里跳出来。

互联网,精神卫生专家称之为“电子海洛因”,因为在临床上,吸毒成瘾者和网络成瘾者的症状表现基本一致。

精神卫生专家目前已找到了两者相似的证据。孙月吉表示,吸毒成瘾者和网络成瘾者大脑腹隔核区的一神经线路(专家称为奖赏中枢)表现得异常发达和活跃,专家诊断两类人之所以控制不住自己可能与该条神经异常活跃有关。

精神卫生专家分析,在长时间的网络游戏中,由于不断得到“奖赏”(专家称游戏中获得金钱、装备等为奖赏),而奖赏中枢因经常受刺激而表现得异常活跃、发达,即便是患者脱离网络这个环境,奖赏中枢仍处在持续的兴奋状态,结果大脑中不断会让患者产生上网的冲动。而有专家在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检测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

而上述的研究成果也成为网瘾综合征治疗的关键。

“虚拟世界中的‘奖赏’与现实世界中的奖赏有时具有同等的效果。”孙月吉称。因此,专家找到了治疗的方法:应用现实世界的奖赏代替虚拟世界的奖赏。

10月10日当天,孙月吉除了对新明采取了认知上的治疗外,也对新明的父母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给予了解释。而对于该病的治疗,孙月吉表示需要和患者父母、老师、同学,甚至是亲属、朋友取得沟通,以建立起对患者表扬、奖赏的环境或氛围。最终使得患者虚拟奖赏被现实奖赏所替代,从而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网络成瘾者在一定程度上心理都比较脆弱,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孙月吉几乎每周都要对患者进行随访。目前新明生活上基本恢复正常,学习也逐步迈入了正常轨道。

目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青少年一旦上网成瘾,父母往往都会责骂,老师和学生也普遍歧视。上网成瘾为什么改不了?许多家长、老师往往认为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孙月吉表示,除了孩子大脑自身病变外,社会因素才是致使孩子上网成瘾的最主要因素。